MIT公开课件及其它

本文内容如下:

  • MIT公开课件
  • J. Polym. Sci.头20名引用数文章
  • 评一下《经济郎眼》

MIT公开课件

我迷MIT OpenCourceWare(OCW)的时候大概是硕士研究生二年级。当时我只是想学习如何进行重结日,但信不过国内的有机化学实验教材,所以除了根据Vogel’s Textbook之外,我还上网找人家的教材和参考资料来看,包括视频。就是这样搜着搜着搜到了MIT OCW网站。虽然那时候觉得上面东西很多,但能信息量足够自学的其实不多。而且有资料的多数是本科公开课,那些比较专门的研究生课程能下载的资料都很少。最终,MIT OCW对我的帮助就是,了解到了国外同专业的大学生本科和研究生阶段都需要上什么课,认识到在国内读研究生具体不足在哪里,然后通过自学力求跟国外看齐。具体资料真正有用的就只有一个常微分方程课的全课程录像——这算是在MIT OCW上面最牛逼的资料了。

最近新闻说MIT OCW获得了AAAS颁的Prize for Online Resources in Education(SPORE)。大家可以去这个奖的网站看看以往的获奖名单,这就可以了解到除了MIT OCW之外还有什么online resources in education了。

中国人对于免费的东西习惯于不加思索,有就抢,没有就拉倒。这些课件,全都是MIT教师的脑力劳动成果,享有知识产权。为什么会有免费呢

J. Polym. Sci.头20名引用数文章

最近J. Polym. Sci., Part A: Polym. Chem.选出了办刊以来引用数量最高的20篇文章。流变学博客It’s the Rheo Thing对其中三篇进行了一些议论(要翻墙)Flory-Fox玻璃化温度经验式合成有成膜性的聚乙炔。之所以选这三篇,是因为其余的17篇全是reviews(我怎么发现不是?)。这三篇文章所代表的研究工作都是诺奖级的。高分子科学的诺贝尔奖,再加上最初的《论聚合》,大致上就这样了。

话说其余17篇好像并不全是review。其中一篇是我个人非常熟悉的PEG端基修饰牛文

评一下《经济郎眼》

今天一起床发现范编给我发了广东卫视《经济郞眼》的某一期,主要是讨论霸王洗发水致癌事件。这个节目我早就知道,我就在广东。郎咸平还不止参加这一个电视节目,我从来不看。现在就算王鸿飞再讨厌“公共知识分子”,你没办法拒绝他们。这个《经济郎眼》的节目形式抄袭凤凰卫视的《锵锵三人行》这个不说了。所邀请的公共知识分子水平也比《三人行》差得远。知识分子之间当然喜欢搞锵锵三人行,谁都喜欢搞,就连民工也喜欢,喝点小酒儿,吹个小牛儿。当然文化层度不同吹的内容可能不同;思维能力不同发现问题的深度也不同。媒体之所以要专门把知识分子之间吹的小牛公开播放,就是觉得这有收视率。大家以前喜欢相声,现在喜欢看《经济郎眼》或者《锵锵三人行》,意思其实都差不多。关键是说相声毕竟不是写论文,谬论不仅不可避免,而且越多越好,否则怎么能引起人的心理反应呢?怎么让人发笑呢?所以不要说《经济郎眼》,就算是《锵锵三人行》,看完一期节目,你是没法儿把嘉宾和主持人的说理部分连成一块的。节目完了你记住的也许只是嘉宾曾经透露过的一些史实、佐证、以往新闻等事实性的信息。这些信息也许还挺有价值,你原来不知道,你看书少,人家看书多,冲这个还算值得一看。可是像《经济郎眼》这种,说理东拉西扯连不成一片,事实也众所周知,它就算讲我老爸老妈,我也懒得关注。

电视剧《手机》里的严守一,作为荧幕形象,他是所谓“广受”观众欢迎,但仍然有很多人烦他。他在主持“有一说一”的节目,结果喜欢这节目的人真觉得世上真可以有一说一。事实上他并不能免疫于复杂的工作关系和社会关系。他如果不撒谎哪怕是一次,他就要马上被打入十八层地狱。

这些在《经济郎眼》里热血沸腾地针贬时弊的人,节目录制完了之后也无非是做回自己。他们说点儿话只是为了给观从听,但非要装出不吐不快的表情。那些骂霸王洗发水的人,在骂的时候,顺便把所有商人都骂了,似乎他才发现所有商品都是忽悠,似乎他原本可以不买任何商品的,全是被忽悠了才花钱的。结果骂完了,气消了,他们又去超市了。

《手机》里面,费墨的妻子李燕说,他们这些名人,都是装的,跟别人装习惯了,不知不觉回到家里也装了。我心想,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可能人家还真没装。关键是,当初是怎么有名的?为什么有名?按理说,如果你研究物理很了不起,你只会在物理学界闻名。但牛顿全世界都闻名了,非物理学界的人到底都是稀罕他啥呢?一个苹果的经典。假如牛顿很在意这个“出名”,他要保持自己的名气,他一定不会去强调物理学,他一定到哪儿都不忘提那一个苹果。牛顿要是成了一个“公共知识分子”,事情就会是这样。就回到李燕身上,你也要问她,当初你又是怎么喜欢上费墨的?她的台词恰恰也是:当初我就是因为崇拜他所以才跟他好上的。

所有这些所谓“一般公众”的思维就是,先自己拔高世界,再到处控诉。公众的性格跟女人是一模一样的。以前我以为都是媒体为了没事找事说,把公众教成这般德性。但是现在我越来越怀疑是公众本身这样,媒体只是顺从。这是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

顺便说一下,原来梁文道也有人讨厌。对于普通人,你自己的做人原则是什么,坚持就是了,不用去在乎身边那些不以为然的人。但问题是,普通人也不会故意把自己的做人原则和观点晒给所有人看啊。名人就是主动或被动地这么做了。很多人原本不认识你,不是你身边的人,但是现在成了讨厌你的人。大家觉得这么多人认识你,你的观点就不再是你个人坚不坚持的问题了,而是所造成的“影响”问题了。这些人,脑子糊涂,很易受别人影响,但是对于自己很易受别人影响这一点,倒是清楚的。在公众之中,如果出名,不管是人(知识分子)还是事情(例如科学),你都要从你原来的东西变成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