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前辈教育我,听协奏曲除了要听主奏乐器,还要学会听协奏乐团。好的协奏应该是那种乐团和主奏乐器交融的版本,而不是主奏乐器从头带到尾的版本。
由于我从来不听交响乐作品,所以对协奏曲中乐团部分的优劣不太敏感。我很喜欢Richter与Karajan合作的Tchaikowsky No.1,主要是因为Richter的演奏;但所有人都告诉我,这个版本Karajan和Richter脱节得很严重,但我就听不出来。
但这次在听Heifetz的贝协时,我开始感觉到了。
两个版本分别是:
NBC Symphony Orchestra
Arturo Toscanini, conductor
Recorded: 11 March 1940
Boston Symphony Orchestra
Charles Munch, conductor
Recorded: 1955.11.27-28
第一个版本琴声圆润细腻,整体速度自然是较快的,但是在一些地方乐团慢得下来,节奏比较多变。在这一版本里Heifetz经常让琴声淹没在乐队中,时隐时现,有种欲抱琵琶半遮脸的感觉。
相比之下,第二个版本的琴声就比较干,起弓有暴发力的情况也多。 Munch把乐团指挥的就像进行曲,毫无表情。也许有的人喜欢这种演绎,但我认为贝多芬的这个协奏曲还是应该比较温柔的,正如他的“春天”奏鸣曲一样。
在回复中有朋友对Szigeti的录音产生兴趣。其实,Szigeti的贝协远不如他的Mendelssohn等录音容易上耳。其声音是真正的干和硬,有一段很多三连音的地方,他全部都拉成了附点。我之所以把Szigeti的录音奉为上品,就是因为他并不追求感官上的美。就好像乌龙茶,要越品才越有味。
Filed in: music
不是,我是伶州鸠啦。
呵呵,我还不大清楚你是哪位,是Jonathan吗?欢迎到我的blog来,请多多指教。
记得有人评论过Heifetz的琴声在40年以前最完美,既有技术又有圆润的音色,40年后音色逐渐偏粗糙,呈现出一种“古铜色”的感觉,
Munch与他合作的贝小就有这种缺陷。
Naxos的这张我很喜欢,但也有一些失望,正因为托老的乐队有时太强,特别是结尾一段高潮部分,乐队淹没了独奏小提琴太可惜了。
szigeti的贝小我听过的是他在47年和walter合作的录音,确实有干和硬的感觉,而且从技术角度而言,不能和Heifetz等相比,但我很喜欢他一些节奏和音色的变化处理,szigeti拉协奏曲是很注重与乐队配合的,因为他准备协奏曲前都要阅读总谱,体会乐队的作用。所以我对他在32年的贝小录音也很感兴趣,希望能早日听到,呵呵。
PS,谢谢您将我的blog设为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