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关于求助问题

随着科学网的影响越来越大,一个误解就越来越深就是博客就是尽量讲正确的道理——尤其是从事科技行业的人的博客。不好意思,我要么干脆说我不配做一个从事科技行业的人算了因为我写博客就从来不考虑道理。我讲我脑子里想的东西,有一些甚至是特别肮脏的。很明显假如我无论挑我脑中什么东西出来讲都特别明亮阳光我就成圣人了已经。问题在于很多人觉得写博客就是要挑脑中特别明亮阳光的那些东西来写——尤其是像科学网上面那些博客。到底为什么非要这么做呢?我揣摸这是来自他们开博客的动机是为了弥补他们在生活中受认同的不足。无论是“土鳖”还是“海龟”来了中国都感到了不公平,开博就是为了抬高自己贬低别人的,能不拣脑中最明亮阳光的东西写么?而我恰恰相反。不能说我在生活中受到了多大的认同,只能说我心平不会因此不平衡。

这不等于说我脑中连是非价值观都没有,而是觉得写博客并不承担弘善扬德的义务。Blogspot.com就有很多黄色博客质量很高——当然由于违反我国法律在国内是被封的。你会发现blogspot.com自己只要求博主如果自知内容不适合18岁以下的人浏览就要注明,然报号blogspot.com会让用户在正式进入这些博客之前看到一个相关的warning。这其实是典型的美国法律。所以说Google等机构之所以中国要封,是因为他们表面上是所谓“普世价值”,但实际上是美国价值普世化。就连很多赶时髦的中国人也受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真的是一个世界大战这种昂格鲁-萨克森中心主义误导。这扯远了。总之就是说,我的博客不是弘善扬德的。

关于陌生人的求助

大部分找我交流流变学问题的人,交流过后发现需要我介绍、解释的居多,向我介绍、解释的很少。这些经历使我积累了初学者对流变学的各种误解,慢慢在脑中形成了写流变学教材的各种想法,孰不知我根本没有资格写教材。这很令人郁闷。既然我反正没资格写教材,增加这么多除了对写教材有用之外就没用的经验有什么用?(这真是一句废话。)也正因为我没资格写教材,这些经历甚至不能保证是在造福他人,很可能是祸害他人。在学术界,我或任何其他人的学术权威性所覆盖的范围应该只能根据我的学术著作来定义,例如我发表的paper和出版的书。因为这些材料在发表前至少经过了同行评议。我到现在为止只发表了一篇文章,形式上我只能保证如实回答关于这篇文章内容的问题。再加上,这篇文章虽然发表了但仍有很多致命的问题,只是因为我没有投到流变学期刊,审稿人不是流变学专家所以才被同意发表。这又说明平时看paper的时候还要考虑该paper的内容是不是该期刊的强项。发在Polymer上的流变学文章就没有发在J. Rheol.上的可靠。

关于“请确保我认识你再留言”

我博客已经在醒目的位置上注明“请确保我认识你再留言”。但很多人似乎不看,或者看了也没理解是什么意思。意思很简单,要想在评论区讲你想讲的任何东西之前,就要先确保我认识你。如果我确实不认识你,而你又想留言,那就先让我认识你。一句这么简单的话,解释到到这么直白已经很低估读者IQ了。至于如何让我认识你,我就不详述了,不然就太低估读者的IQ了。

曾经有人向我提议过如何更好地实现这一目的。例如建立某种“好友”机制。这样就可以把留言权限设置成仅好友。但是这就需要那些好友一个个地来注册验证,增加他们的麻烦,导致他们本来想留言都懒得留。如果不用劳烦他们注册,而是我自己手动添加,显然连我自己只能回答“谁我认识”这问题,回答不了“我认识谁”的问题,我又怎么告诉电脑呢?所以我想不到一个办法能够同时最大限度地方便认识的人留言又最大限度的制止陌生人留言。

陌生人的留言将有可能受到批判,这具体要看留言内容也看我心情如何,但最终必然会被标记为spam。

今天看到来自北京市联通(114.247.10.146)的(应要求已删)@(应要求已删).com留言,已经被我标记为spam。Google搜之发现是屎丝带气质人士,顺便加入到我twitter的list里。他的留言就是那种完全为了洋洋自得而对我一点参考价值都没有的那种。也可以归类为网易新闻那些网友回复。

在这里我又花点时间不完全地总结一下“网友评论”的类型。互联网上的评论区是个奇怪的地方,它公共场所到不行,因为所有人说的话都能被所有人听到;它又私人场所到不行,因为谁也不认识谁,因此谁都可以胡说八道,跟在自己的浴室差不多。有一大部分评论就是直抒胸臆,理论上可能一个人看完了流变学的文章之后,由于联想到女朋友,就会添加一条“XX我爱你”的回复。实际上那些“顶”、“学习了”、“沙发”、“楼主是傻逼,鉴定完毕”之类的回复都属此类。可以用一个更加概括性的说法就是,这些人把任意评论区都当成自己的个人博客。我的做法是另一个极端,除正式开一个博客外,我极少在别的地方添加评论,而是非要回到我自己博客,写篇文章来评论,附带给个链接。我揣摸,那些网友之所以不跟我一样做法,是因为他们不仅要直抒胸臆,还希望自己的内容被作者看到,而我则丝毫不介意我的评论不被评论对象的作者看到。因为我自问不总是能了解作者的出发点,我的评论无非是在公说完之后的婆又说。当然,那些网友也并不见得认为他们了解了作者的出发点,他们也不介意作者看了之后的想法,仅仅只是为了让作者看到。因此像“沙发”、“路过”、“我是来打酱油的”这种评论就大行其道。甚至不要说评论,连很多门户网站搞的投票,选项设置也要多此一举地加一项“我是来打酱油的”,结果调查结果往往大多数是选这项。

我不想再扯“西方文明重天理轻人伦”之类的蛋了,已经扯太多了。在这里只想提示以上现象跟这个蛋有关,我想扯是可以扯的。进一步提示,以上现象跟“中国人没有公德心”、跟随地吐痰是相联系的。随地吐痰者当然首先是直抒胸臆,但他们之所以不随身带个痰罐来实现,而是直接吐到他们所经过的任意地点,就是为了让那个地点的主人和经过那个地点的人都踩到。我把这些评论加为spam就相当于打扫卫生,我骂评论者就相当于骂随地吐痰者。我是entitled的,这是justified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