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两大块知识,一块是正式发表了的,一块是没有正式发表的。如果你只看正式发表的东西,你会很偏。就有很多人,我感觉他是只看正式发表的东西的那类人。遗憾的是,没有正式发表的东西是不能作为证据或者参考文献的,所以你跟那些人也说不上话——你要证明你的观点,基本上要靠一些没有正式发表的东西。
有很多学生之所以透露着一种“学生气”,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只看正式发表的东西。你导师之所以能做你导师,就是凭着他知道很多没有正式发表的东西。
导师叫我写一篇用来垫IF保证毕业的小综述,由于我自不量力想把它写成鸿篇巨著而拖了很久,我导师都濒临发飚的边缘了。不过,在聊写综述这个问题的时候有一次我们就谈到了这个“看paper”的问题。我跟导师说的主要意思是,在“看paper”方面我比以前读硕士的时候犬儒得多了。现在我看到什么一篇东西,眼光都刻薄得很。Paper当然是自圆期说了所以才发表出来给你看到的,所以每篇都俨然真理。但现在我基本上不用什么理由就会怀疑任何paper的任何东西——除非,我把整个方向从开端到现在的所有paper都看了,知道你们这帮人做了几十年所依靠的东西是什么了,那才会有点儿安全感。那些牛组2009年最新发表在JACS上的东西,多数不靠谱。你写综述的时候,你怎么知道哪些工作是入流的,哪些工作是不入流的呢?你个博士生,刚做这一方向,就查那么几十篇paper,就写篇综述,结果讲的全是不入流的东西,丢不丢人?你给导师看,导师怎么看你?你发到化学进展,人家怎么看你?当然了,化学进展基本上是是用来凑IF毕业的地方,我也真的是在垫IF,可耻了。但你不能总是在凑IF毕业啊,有那么多业要毕吗?你将来是要做导师的,是要写发在Chem. Rev.上的东西的,如果你只满足于写化学进展水平的review,你什么时候才有能力写Chem. Rev.水平的Review呢?人要有点志气,虽然我是在可耻的垫IF,但也要尽全力写一篇自以为是Chem. Rev.水平的东西来。反正写完了导师自然会批得一无是处的,不用担心自己是不是太自大。
我现在一直抱有的焦虑就是,我将来怎么做一个导师,而且是一个比较成功,能供得起小孩儿上学的导师。我觉得不想这个问题的研究生基本上不适合读博。但话说回来,做导师的也要明显地教学生这个才行,否则也不是什么好导师。博士读三年的我就不谈了。读五六年的那些,我觉得应该把整个科研生活都走一个过场。发paper写论文答辩当然是要做的,开学术会议讲ppt吹牛回答外行人的问题也都要懂,申请基金、跑点、谈项目什么的都要带着试试,也要让他带带硕士师弟,告诉他如果你要带一个人做课题,什么东西要放心给他做,怎么样只听他的汇报就知道整个情况。
但是现在这些事情我还是基本要靠偷窥才能学会。比如说,我发现导师不用做实验,就能指出实验中存在的问题,那我只能回家睡觉的时候想为什么他能做到这一点?靠的是什么能力?我怎么样才能拥有这种能力?又或者我导师跟人打电话的时候,我竖起耳朵留意他们谈话的内容,猜测导师在和什么人谈什么东西,然后分析学习导师怎么谈。这样做当然也颇有成效,但是如果我的导师直接跟我打开天窗说亮话就更好了。
有很多研究生朋友很聪明,我真的很妒忌他们IQ高。我的IQ很低,有时觉得心情非常灰暗。但是我觉得他们聪明归聪明,但是没有几个对“将来怎么做导师”感兴趣的。不过也是,他们不是在UC berxxxly就是Max-Planck什么所的,好像基本不用想太多将来就可以顺利成为牛导的了,他们的导师很注意培养他们——国外的导师都是把学生培养到不给自己丢脸为止才让毕业的嘛。因此那些外国名校的聪明学生不用自己有意识地去想,就会顺利成为导师。但我作为“土博士”,是不能这样的哦!每当那些正在国外名校读书的博士跟我聊天,就会发生这样的情况:我很有意识地说,读博的时候还要学习什么什么,要注意提高什么什么能力,对方就一股子傻劲儿地回复说:“哦,我也没想过这么多哦,反正我导师经常xxxx”,我听了就很灰心地想:是啊,你的确不用想这么多,跟着你导师就可以了,毕竟你在MIT……
所以我一直很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