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夜,学生要思修期末考,我过去监考。心想噢耶又能看到学生了。有时会莫名其妙地以为学生不喜欢看到我,所以就很喜欢“sorry,至少监考必须是我,学校规定的”这种情况。
班长说,考完之后我们班同学留一下。他祝大家圣诞节快乐,送每人一个苹果,一张贺卡。我也有一份。听说过90后学生们圣诞节送苹果桔子什么的,但是收到自己学生送的东西还是高兴透了,跟收到情书似的。回去的路上,贺卡打开看了又看。做老师真是一件幸福的事,钱少一点也值了。
接下来的时间里,我准备安排访问宿舍,每次聊四个人,完成“与学生长谈”的任务。真正需要单独长谈的,也许只会是个别几个,目前也没发现谁有这必要。访问宿舍,也不希望占用学生太多时间,估计聊半小时,话题力求面面俱到,四个人的情况和想法都了解到一点,做好记录就行了。多多少少还是能了解到一些信息的。但这对我的语言组织和时间把握能力上就有所要求了。其实,访问学生宿舍,跟主持《康熙来了》很相似。主持人在半小时以内,不断地要问出有趣的问题不能冷场,四个通告艺人曝光时间都要照顾和分配好,节目主题所要求的一些内容也要尽快一一点到,控制节目时间,直到最后喊“谢谢~~”节目结束。《康熙来了》里的嘉宾尚且会主动配合做节目效果,访问宿舍学生如果内向一点的可能不一定都有话讲,想不冷场更难。有人提议说,其实如果怕冷场,那就买一包瓜子儿,大家剥,气氛就立刻没所谓冷不冷场了……第一次访问的宿舍想选择我最不放心的学生。四年访问所有宿舍一次不难,两次也不难,总之轮着来,有空就访一次,作为一种及时发现问题的机制——以及借机看学生。
临近圣诞,我在Youtube上下载了一个美国老电影It’s a wonderful life(中文好像译作《生活多美好》)到手机上,每天上下班路上看一点,今天恰好看完。下载这个片子是因为我对美国上世纪上半叶的文艺生活都很着迷,但是看完这片子才发现这称得上是人类社会拍得最好的电影。人自从离开意气风发的少年时代之后,开始要放弃一些理想,然后渐渐感到力不从心,事情不再只看努力,欠个天时地利往往就不对付。豆瓣影评有一句话说得真切:
每每生活陷入低潮时,我们总是先问自己:如果我不是为了做自己想做的事,现在的我是不是会很有钱,至少凭借我的聪明才智可以衣食无忧?或者当初不是因为亲情、因为友情、因为爱情,我是不是早就脱离了这个烂圈子,可以一心一意做我想做的事……
相比假如自己压根儿没来到这世上,一切会变成什么样子。也许实际上世界确实不会因为一个人在或不在世而变得更美好或更丑陋。但是影片展示了你所无法改变的路径上所有美好的一面。人也许就应该这么去想,因为你只能选择一条路。“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影片善有善报结尾,圣诞节大家终究得以享受祥和。
不知道是不是岁数上来了,我现在相信上帝是存在的,只是我没必要变成一个教徒去做那些死板的礼拜,因为他未必一定是圣经上写的那样的上帝。可是想想,我为何会如愿以偿的做这份职业?我为什么会获得这几个性格简直是为了量身订做的一生的朋友?为什么会遇到这么对味口的人作为我的导师然后变成我上司?为什么会遇到一群这么可爱的学生?我这人不友善,我可不是那种只要学生我就会爱的好老师,可我这个班的学生似乎是经有人亲手为我挑过似的。感叹It’s a wonderful life其实跟感叹上天待我不薄是一个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