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写博客的欲望之所以低了,是因为按我以前写博客的方式现在没有时间和精力了。换一种方式,又未必能有同样的写作欲望。现在我发现本来是微博长短的话,但我未必想在微博上发,倒是愿意在我的博客里发表。所以凑齐那么两三件事的评论作为一篇,也可以抽空写写。
最近不能说我“离开知乎”了吧,但至少对它的兴趣已经减到最低。我发现虽然百度知道很想把内容做得更好,但它事实上是一个好的服务。或者说,它不会主动去限制自己作为一个服务。知乎会主动限制。知乎是有一系列的问题不鼓励在知乎上问,因为这些问题不利于为知乎产生有意思的答案。最典型的一个就是太具体到提问者本人情况,不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不适合在知乎问。这就是典型不想服务,只想索要优质内容的态度。我虽然不敢自夸说是知乎的内容提供者,但我TM一直以来就是知乎的内容提供者嘛!说明我不是水军,不是脑残中二。但是我自己也想要服务啊。我也想问,为什么广州三号线汉溪长隆站上面那里有一个卖热狗的中国女人,经常有一个黑人在那里跟她聊天,那个黑人是不是她老公?这个店是不是她跟那个黑人一起开的?还是那黑人只是那个女的男朋友而已?那个女的就是因为开个热狗店,菜单上还配地道的英语翻译,才会尽管三伏天没空调也吸引一堆外国人在那里聊天,好像就特别高大上的样子。为什么?是怎么回事?知道的人快跟我说说。可是,如果在知乎,这样的问题就会被关闭。那我还整天帮你知乎的小白解答科学问题干什么。不玩了!我觉得像我要问的那类问题,上百度知道问就不会有人来质疑我,关我问题,只是回答的人也太水,没有“折叠”机制,会太像BBS罢了。那我也不想真的直接上BBS问。
我举的例子可能太极端,但总之我认为知乎就是一个不愿意好好地把服务搞好(例如问答机制和网页智能已经长期没有优化了),只愿意加速提取优质用户和优质内容。叫那些明星用户出书,搞出版物,什么圆桌啊,周刊啊。听说创始人是个记者,思维是不是受局限?是不是因为免费?是不是因为没广告?如果有好的服务我不介意收费和广告!知乎上好像有过一个答案说,收费的东西用户是客户,免费的东西用户是产品。知乎看来深谙此道。我是要做客户不要做产品。
我发现我是个反社交倾向的人。我平时就对社交不感冒,所以对网站的社交化也不感冒,基本关评论,经常拉黑。话不投机半句多。一般这种人都是在相对公平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是他应得的东西一般会得到,不会因为政策变动或者有人耍赖而被抢走。然后如果本人不贪心,那么他哪怕与世隔绝,该给到他的东西必然会给到他。他的交友就完全根据个人好恶,是真心的。可是在中国社会交朋友主要是为了经常获取信息。因为中国社会是表面一套实际一套的,实际那一套的发展状况,你只能在餐桌酒桌上了解到。典型的中国式中年男人,遇到事情往往喃喃的是他认识哪个朋友是做这一块的,是吃这碗饭的。不相信陌生人,不习惯陌生人社会,不自己去排队办事,办什么事一定就是找熟人,不会有其他做法。他只相信一把手在酒桌上亲口答应的事,也不相信规则。
拿好处,赚外快,是中国人自己给自己制造的乐趣。只有把水搅浑,浑水才好摸鱼。什么东西都表面一套,实际一套,为的就是给自己拿好处赚外快留一手。当然,也有说法是中国文化喜欢留余地,不把事情搞死,以便在你死我活的政治斗争中能够狡兔三窟,为求自保。中国的历史,这么多朝代,那些野蛮落后的政治文化入脑太深了。现在好多纪念邓小平的文章,我觉得他最大的功劳就是(貌似)打破了这种恶心循环,至少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在大城市,可以低成本地选择坚守规则的时候越来越多了。我觉得,只有当契约精神逐渐成为主流价值观之后,我们才轮到去谈官员是受民众还是上级领导问责这个问题。现在民众本身都没什么契约精神,官员无论对上负责还是对下负责,事情都不会办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