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在的课题组长期研究基于合成粘土Laponite相关的材料和流变学,在中文的场合里,把它称为“合成锂藻土”。可是,搜索“锂藻土”,除去跟复合水凝胶和流变学相关的内容(由我组发表的,或因研究方向相近而同样使用“锂藻土”一词的他人工作)之外,再没有其他关于“锂藻土”的资料。照理,既然Laponite是一种“合成锂藻土”,那么必然会有“天然锂藻土”。到底“锂藻土”这个名称是怎么来的?是不是错的?我组使用锂藻土一词,是从英语的hectorite翻译过来的。Laponite是一种合成的hectorite,是由Laponite的发明者B. S. Neumann在最初发表的文章中就这么描述的。所以,问题主要出在hectorite的中文翻译上。
层状硅酸盐的分类和英语名词规范,最新的应该是2006年国际粘土研究协会(AIPEA)制订的(发表在Clays Clay Minerals, 54(6), 761-772)。其中Table 2列出了亲水的层状硅酸盐的分类,我参考了地质词典和一些中文学术文献,把Table 2翻译成了中文,点击此处查看。
其中,hectorite的中文最常用词应该是水辉石,属于蒙皂石族(smectite)。也有一些地方将其称为“镁锂皂石”(对应英语hectorite)。而很多地方也出现“锂皂石”、“锂皂土”,但其对应的英语,提供了的就只有“Li-based bentonite”。至于“锂藻土”,可能是“锂皂土”的误读。
要厘清混乱的命名,首先得问,到底是“石”还是“土”?普遍来讲,粘土名称常见的后缀“-ite”译成“土”或“石”的都有,但具体到一种粘土,可能会惯用“土”或“石”。我就假设这二者可以随便互用吧,那么叫“XX土”和叫“XX石”的应该是同一种东西。其次,到底是“藻”还是“皂”?皂这个字是来自“皂石”(saponite)的,它所在的族smectite因此也叫蒙皂石族。水辉石(hectorite)也属于蒙皂石族,也称为“锂皂石”,也是用“皂”字。硅藻土之所以用“藻”字,是因为它真的跟海藻有关,它是由硅藻的细胞壁沉积而成,而且是一种混合物,主要成份是二氧化硅,不是特定的某种粘土,跟皂石或蒙皂石族粘土都没有关系。可见,粘土中的“皂”不能随随便便就写成“藻”。哪怕“石”和“土”可互换,hectorite最多也只能译成“锂皂土”。最好的做法就是还是使用最常用的名字:水辉石。
按照分类法,蒙皂石族和蛭石族都是层间含有水化可交换阳离子的粘土。蒙皂石族的每层带电荷数在0.2~0.6 p.f.u(per formula unit),蛭石族的则在0.6~0.9 p.f.u。根据Laponite的原始文献,它是具有类似hectorite结构的合成粘土,即2:1三八面体,层间含有水化可交换阳离子的粘土,后来的研究表明Laponite的层电荷其实已经达到蛭石族的水平。但既然最原始的文献把Laponite描述为一种synthetic hectorite,现在延用这一说法(一种合成水辉石)也没什么问题,不必非改成“一种合成蛭石”。
综上所述,Laponite应该是一种合成水辉石(synthetic hector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