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况

很久没有更新,最近生活上和工作上的压力都挺大。我一直想找一个好用的WordPress for Windows Phone应用,找不到。所以要更新博客,总是只能正而八经地在键盘上打字。而当我有这样的时间的时候,当然首先是工作而不是更新博客,造成博客一直不更新。

七月初的复杂流体流变学会在青岛举行。这个会议比较小型,可能原则上就是让每一任承办方都不要有太大的压力,因此只有受邀请的才作口头报告,自由投稿一律是墙报,可能以此降低举办难度,保证能将来每年继续有单位承办,而且不断有新的单位加入。

这个会议跟流变学年会不同,它规模小,参加者基本上研究流变学专业,交流比较自由和深入。流变学年会规模很大,有很多分会场。摘要册中有很多研究只用到一点流变学,甚至只是测了个粘度,还要是测错了的。这一方面说明流变学应用非常广泛,另一方面说明我国研究者流变学知识普及不够,特别是在“应用广泛”的情况下,不是专门研究流变学的人也需要懂得基本流变学概念和测量要点,这是作进一步学术讨论的前提。复杂流体流变学研讨会虽然是一个小会,但它每隔两年(还是四年,忘了)顺带举办流变学讲习班,我觉得这才是比较实际的。虽然讲习班不能代替自学,但是它宣传基本观念,树立了学术权威,使自学者有了组织,有“带入门”的效果。

除了规模差异之外,会议的主题也有区别。流变学可以是一个很宽泛的研究方向。严格来说,流变学应该讨论各种三维流动,而不局限于简单剪切。要作讨论,从连续体介质的范式是比较常见的,实际上是非牛顿流体的流体力学问题了。所以有专门研究流动问题,包括使用计算机模拟的研究。但是,流变学涉及到的各种软物质体系又恰好都是物理上认识较少的。认识最深入的就数聚合物体系了,因此聚合物流变学事实上是高分子物理的一个重要部分。讨论聚合物流变学就是在讨论高分子物理。物理学家愿意纳入讨论的实验数据往往都是在well-defined条件下获取,具有可重复性的。因此往往都是讨论旋转流变仪和拉伸流变仪数据。除此之外,流变学又包括了几个重要应用领域,例如我国特色——驱油以及食品流变学,这些领域往往涉及到屈服、触变性、塑性流动等胶体体系的性质,而且也不局限于简单剪切。流变学年会,就是试图囊括流变学的所有这些研究方向。而复杂流体流变学,则主要关注实验物理,“复杂流体”其实就是“软物质”,主要讨论软物质物理背景下的流变学;或者说,关注通过流变学如何帮助我们从物理上理解各种软物质体系,或者流变学对这些已有物理研究领域可作何有意义的延伸。基本上是一个局限于基础研究的会议主题。我就觉得比较喜欢参加复杂流体这个小会议。

可惜,这会议实在太小,知道的人也少。其实这个会议规格一点都不低,每次会议流变学界的重要人物和青年学者基本都到。虽然规模小,但是水平高。

我自己参加过2009年的讲习班,又带学生参加过2014年的讲习班。虽然讲习班的东西比较基础,但也有仍能令我印象深刻的演讲。例如张洪斌老师介绍多糖流变学时的观点:流变学可以不难。测粘度,流动曲线,就不难。流动曲线认真分析清楚了,也能得出丰富的信息。当然,也是有针对性,因为他研究的食品流变学,所以也应该主要关注非线性流变性质,多糖链结构千变万化,还有各种氢键、疏水作用和聚电解质性质,往往也够不着什么物理模型。提高唯象研究能力就可以了。这种研究,适合我国目前生源条件下的学生迅速找到感觉,产生研究的主动性和乐趣,使研究生培养进入一种良性循环。以前我自己做学生,觉得我刻苦学习当个学霸就能把难学的学懂。可是轮到我带学生的时候,学生各和各的特点和长处,大部分学生难以在短时间弥补理论基础的大片空白,只能选择适合他们已有知识的研究来做,有时会抱怨“现在的学生不敢走长征”。虽然不是说我也去做食用多糖流变,但张老师这种面对现实思路对我很有启发。

但是若想真正学好流变学,其实应该认识到这是一个物理学。物理学得了的人,对其他物理都有所了解的人,对流变学中的很多做法会感到正常、适应、无须多作解释。都不用谈到连续介质力学和结构流变学中涉及到的各种软凝聚态物理建模套路等物理学基础,光是做一项实验测量涉及到的误差、物理量、量纲等基本问题,在流变学讨论群组里都经常有人感到困难。不知道他们以往的从学背景,但总之往往说成好像这些麻烦事是流变学特有的;要不是得弄流变学,他不用搞清楚这些事情。这也反映了我国非物理的理工科教学中物理基础差,特别是实验教学。所以,如果要学流变学,就要做好全面提高物理素养的心理准备。如果很害怕物理,只是要测个粘度,我看还是委托专业的人代为操作算了。术业有专攻,也不算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