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Baltimore,从机场坐Lignt Rail到Camden Yards,然后走到酒店,算是浏览了一部分城市风光。到了酒店,说暂时还拿不到房间,要等到下午,于是去找AT&T办电话卡,又走了好长一段路,欣赏风景。第二天下午才注册,上午我去一个比较远的Mondawnin Mall,然后再回来,体验了一次Baltimore的公交车和地铁,沿路上我放眼所见都是清一色的黑人。
晚上的Welcoming reception。我到了会场,就觉得自己是nobody,觉得在场的人本身就是一个圈子。因为他们不管是学生还是老师,往往之前都开过会,都见过面,所以至少都有一面之缘。真的是很新的学生,也必然不是自己来参会,肯定有老师带着引见。而我则没有上述的便利。所以我一开始只在一个角落待着,就当观察者,毕竟是第一次参加这种场合,就看看这种reception的dynamics是怎么发展的。
后来,运气开始来了,结果出乎我意料。首先,我留意到韩国的Cho好像比较容易聊,于是跟他打招呼,聊上了。我猜好多人找他聊是聊LAOS,我就问个relaxation spectrum的问题,所以他跟我聊了好多句。他带着一个学生到处引见。他还记得我2012年在北京的青年流变学家会议上做过报告。或许那次我跟他碰过磁?我自己都忘了,但当时一定是聊LAOS。
然后,我去找Winter,替老板跟他say Hello。结果他跟另外两个人聊得非常起劲,我等了很久,中途Watanabe过来加酒,我顺便把他截住了。也只有他去加酒的时候才能截到他,因为他也带着一个女生,到处引见。他要么在跟大牛聊天,要么在跟来套磁的小牛聊天(毕竟Macromolecules主编),不跟人说话的时候,就是在找边走边寻目标,特别忙的样子。截到他之后,找我老板名字,他能聊上几句。问我为什么不出国啦,叫我去美国搞一搞。我说也不一定美国了,日韩和欧洲也很好。他说日韩文化跟中国太接近,没什么意思。
Watanabe没聊几句就走了,我继续等Winter聊完之后,跟他说我老板让我跟他say hello。结果看他好像不太记得我老板是谁,于是就说他最近的一篇paper我用了他的概念来解释我的实验。他立马感兴趣,问我投哪,我说了一连串被拒,然后说现在在一个期刊那里under review。
McKinley是特别难凑的,他就有个气场在那里,而且喜欢跟自己几个学生在一起玩得很好的样子,搞小团体,别人不太容易插入。本来我是放弃了的。后业我去加水的时候发现他排我后面,我就让他先,他说不用不用,我先就是。这就搭上了,而且是他先伸手跟我握手作自我介绍的。然后我说我知道他,读过他的论文,因为我也做LAOS。他看了我名字,说他读过我的论文。然后就只聊了几句。我说我做Microrheology,他说他现在做的是microfluidic的那种microrheology,而particle的那种他只发表了一篇文章,“actually not my expertise”。
跟Doi也算聊过,他跟CalTech的J.F. Brady聊得很欢,我在旁边也听着,插两 句。
到这时,我已经觉得完成任务了。看到有一群中国学生,我就凑过去看看他们是谁,结果他们好几个都知道我,说看过我博客。他们有一部分是王十庆老师的学生,王教授明天才到。另一部分学生,后来聊完了才知道导师是McKenna,于是他们带我见了McKenna本人。他跟我聊了一大通,主要就是说做colloid的人整天说glass,都是扯;colloidal glass就是扯。当然,具体讨论是非常有益和有启发性的,但我的结论之一就是,以后投稿要小心避开他……
今晚算是完成任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