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我第一次参加学校组织的招生宣传。我加入的江苏组兵分几路到江苏各市、县的重点中学设摊。
距离自己高考已经近十几年了,第一次参加高考招生工作,起初对江苏省的招生安排和本校的招生策略都一概不知。江苏省在24日晚公布高考成绩。组里其他的老师已经在群里直接估计招生宣传的定位,而我则一边上网学习江苏省高考招生工作的政策文件,一边关注刚刚公布的分数线和排名情况,迅速理解形势。按照江苏组的安排,25日~27日我随不同的老师到了南京国际会展中心、金陵中学、南师附中和扬州的江都中学设摊宣传。
我校在江苏省招生计划人数为理科46人、文科9人、艺术20人。以我关注的理科为例,共招收34个专业,因此每个专业只招1~2人。根据去年在江苏招生的最低投档排名,和今年公布的排名-分数对照,可以估计今年投档分数。
前来询问的人之中,以家长带考生一起来的为主,其次是只有家长过来。我觉得,高三毕业生刚刚成年,应该学会自己关心和掌握自己的学业和事业。家长应该逐渐放手,让孩子自己思考和询问报考信息,乃至理性作出人生的重要决定。年轻人越早清楚自己的目标,就走得越远。在南师附中,学生自己过来询问的情况比较多,而且很多孩子思路清晰,能够迅速理解形势,抓住重点去追问。这也许跟不同中学的教育理念有关。
今年江苏省是先出成绩再报志愿。按照我原本的理解,根据江苏省和各高校招生网页上的投档信息,再结合自己的分数,已经足以估计自己能选择的高校。需要询问的重点应该是不同专业的具体内容、就业情况等。这也是我们学校找学院的在职教师亲自去作宣传的意义所在。然而实际上,绝大多数询问者都是在问分数、投档等简单信息。涉及专业的问题也多是笼统问问我校的“优势专业”。一方面显示出报考信息了解不足,另一方面在专业选择、职业规划等问题上认识不深。从谈话中了解到,并非每所中学都在考试前后组织考生家长进行报考策略的指导,对于高校专业的介绍就更加少了。
从询问的情况来看,大部分考生都会冲着全国排名靠前的,或者就业好的专业去报考。明确表示对这些专业感兴趣的人寥寥无几。排名和就业,理应是重要的考虑因素。但是,不同高校的优势专业是不同,同一所高校也有不止一个优势专业,仍然是有选择的空间。对一个专业全面了解,特别是对专业课程设置、学习强度和特点等有所了解,可以避免学生入学后产生的不适应和后悔心理。对于服从调剂的考生,还需要了解该高校其他专业的整体水平。这些信息,考生家长无从了解,也就更加认识不到它的意义和重要性了。
我自己做了两届班主任。这几年,大一新生挂课的情况十分普遍,逐年变得严重。这说明高考前的拼博程度越来越激烈,对“上了大学后就轻松”的渲染也越来越夸张。以这种误导性宣传来鼓励考生实属无奈。仅仅通过对大一新生进行专业导航和学习督促已经不足够了,需要大学老师深入到中学去进行专业宣传、职业规划培训。虽说大学并不轻松这一事实,高三考生听到之后会有所失望,但是大学专业、职业理想的树力,能给他们另一种拼搏的原动力,而且是更加真实可靠,也更加持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