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如何看待 12.28 日武汉大学 17 级电信院某学生跳楼?

原回答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36843687/answer/1671537146

推荐这个辅导员的抖音号,建议每个视频都刷一遍。https://v.douyin.com/JnREBbU/

我不止是在这个问答下,还在很多类似的讨论中看到,很多大学生觉得自己一事无成,是个废物。学生当中广泛流行着一种幼稚又扭曲价值观,这个回答已经说得很好了:如何看待 12.28 日武汉大学 17 级电信院某学生跳楼? 简而言之就是“做不到最顶尖的都是废物都是loser”。从我的感受来看,这种价值观是逐渐流行的。以前这样的氛围几乎没有。我自己考虑有几个原因。

一是中学生成长环境越来越单一。我感到刚上大一的学生比我当年同学要幼稚。现在平均水平,大概就相当于我当年那些被家里管得特别严,学习之外连家务活(或者农活)都不干的个别同学的思想。是不是在我这一代之后,高考更残酷了呢?或是说,“考不上大学”的后果被宣传得更恐怖了?所以就算家庭环境并不安逸的,不帮家里干别的事;家庭环境安逸的,也不到处走走。说是城市有钱孩子学过音乐舞蹈,但这些也多半是当初为了进入某些学校或者考证傍身而学的。要说一个“卷”字很轻易,显得人懒于思考;但无奈思考一番之后,事情还是这一个字。

也算是上一段原因的进一步后果吧,那就是现在的学生比我当年更依附于“成年人”的正面评价。事实上他们已经属于成年人。这里的“成年人”就是指老师。通俗地说就是现在的学生跟我当年相比,更把老师当回事(甚至太当回事了)。在知乎经常看到固执乃至偏执的大学生用户,似乎容易让外人感觉现在的年轻人“不好骗”。但我从线下接触发现,至少理工科(尤其是被劝退严重的传统工科)的孩子思想平均比较朴素温顺,甚至弱小。我感觉在他们那里很容易圈粉、很容易PUA,一些无非是演技、气场、作派层面上的东西,都很有效果。反之,老师批评什么,说什么不好,直接就能被唬住的是大部分。

又算是上一段原因的另一个后果吧,那就是在中学里只要你学习成绩好,那你就没有机会在其他方面受挫折教育,因为你一天到晚只学习。很少人有过例如高一各科平均分不及格,通过不断努力(以及学习方式上的自我反思优化),成绩不断提高最后考上很好的大学的这种经历。一般成绩好就一向好,成绩差就一向差。除了学习成绩之外,在中学体育课、艺术课几乎是没有的,因此也没有其他机会去体验克服心灵障碍、超越自我的精神历程;从来不上体育课和艺术课,可以说在心灵上是残疾的。

二是大学为从学生收割政绩有意无意地强化了这种价值观。体制内的诸如全校的、全院的优秀班集体和优秀个人、三好学生,各种市、省竞赛得奖、运动会的前三名或者破纪录、各种国家和企业的奖学金评选、保研资格、考研、雅思成绩、GPA等等。这些东西的密度,比我当年高多了。我看现在的大学生,从大一到大四,每个学期,甚至每个月,都有连续不断的这种评选和表彰的连翻轰炸。怎么那么多这些玩意儿?我当年很少。从一方面说学生从各种名目获得一些物质补助的总量比我当年是增加了,但似乎也塞满了学生待以形成的价值观空间,以很有说服力的数量让学生以为这些就是一个大学生的所有方方面面。学生普遍缺乏一种扁平的大学环境。部分学生工作领域的老师在这方面的观点是这样的:以他们的经验来看,如果我们的大学真的是扁平而自由的(包括课程和学分制度等),那么我国的学生将会更加普遍的陷入彷徨,产生更多心理灾难;所以不仅上述的这些评选要塞满学生的生活,还要再组织更多的活动,包括各种院内院际球赛、共青团名义的活动、志愿者、社会实习……形式多种多样,占满他们的生活。所有这些的作用是预先给学生一个现成的答案。总体要营造的气氛是激励的、积极向上的,而不是扁平的。对于这种看法我也无法反驳。只是问题在于部分无法适应这一套的学生,很难自己找到自我认同的出路。他们无法凭自己个人的力量为自己在校园里建设另一套适合他们的评价体系。

三是一个着急的社会是天然对内向者不友好的。着急就是对内向者的直接恶意。内向者慢、需要耐心、需要先确定、满足、安全、舒适,才能释放他们的闪光点。但很明显,我们现在的社会是非常着急的,正是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内向的同学如果有幸尝到了成功的滋味,他也许能增加对自己的客观认识,知道自己是因为慢热不是因为蠢。但若是从一开始就不顺利,他们未必能形成这样的认识,很容易就直接认为自己是废物。

四是再加上大学是个小社会,比中学的人员构成丰富得多。因此一些普通的人性之恶给学生带来的冲击很大。这部分也能怪在中学教育上。一般我们是通过看文学作品来“认识人这种动物”的。但高考前学生能接触到的文学作品就是语文课文。《项链》已经是最黑暗的叙事,官方解读还如此安全。可想而知了。学生普遍无法接受、无法原谅无论是自己还是别人身上的人性弱点,更不懂与它们周旋了。再加上学生没有体育课、音乐课、美术课……因此心灵没有私密的家园和港湾。

我从跟本科生交流的一个很深的体会是,这个年龄的人非常非常非常需要鸡汤。他们自己可能不觉得,但我作为一个更加成年的成年人,感觉他们的状态、他们的那条线划在一个在我看来非常心灵鸡汤的位置。特别是刚上大一的学生。所以如果没有人用手接一下,他们在这四年会发生一个“硬着陆”。如果说,我作为一名老师,是学生用于观望未来他们将要进入的“成人社会”的一个媒介、窗口、榜样,那我必须一方面显示,我深谙成年人那一套,在这方面首先我是professional的;另一方面又要显示我虽然放弃一些理想,但仍然坚持另一些理想。其实,在大学内部,每一位“比学生更成年的成年人”,在学生那里的效应都是这样敏感的,只是不是每一位这种成年人都意识到、乃至担起这种责任。知乎上一些人,自身根本不从事教育事业,却天天贩卖毒鸡汤、贩卖焦虑,黑化大学教师群体,这给哪怕确为少数的良心大学教师的工作增加了更多复杂性。

附:艺术教育教给一个人什么?藏在影子里画%抖音年度艺术推广官评选 %画画 %强迫症 https://v.douyin.com/Jtbowag/ 复制此链接,打开抖音搜索,直接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