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Archives: 班主任

做科研是怎么样的?

做了班主任以来,我发现本科生年轻人对于“科学研究”这件事,既感兴趣又总是隔着一层纱。在如今的媒体环境里,他们往往尚未真正进入真实的科研实际,就先接受到各种不当的信息。

真正的科学研究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枯燥的,或者说它的乐趣是非常深层次的(而不是肤浅的),所以本来就不是大部分人欢迎的事情;因此凡是能流行的(pop science),一定都是歪曲了的、挑选了的、顾左右而言他的,例如TBBT、果壳松鼠会等等。而新闻报道中的科学研究及科研工作者也是经过挑选的,结果不是圣人就是流氓,再要么就是奇葩傻子(例如那个博后老赖)。现在无形中公众心目中的(中国)科研圈子就是这个样子的。事实上,科学作为一种社会建制从十八、十九世纪那会儿到今天已经完全不同了。而我们的媒体工作者(文科生)所能回想的只有他们中学课本阅读材料里法拉第的故事、爱迪生的故事等等。他们歌颂的和揭露的角度和态度都源于此。现在我已经不再追究哪些是“不负责任的媒体”了,因为就“媒体”这个概念而言,到底是否包含这种责任和能力都未可知。

很多大学生都关注科普信息,这也是兴趣、专业和使命感使然,于是上知乎、果壳、百度百科、丁香园、生物360……原本我也只知道前面几个,可是当我出于对学生的关心而做了一次小调查之后,发现打着科普的旗号做的类似网站简直成千上万。这些网站都是谬论集中营,区别只在程度而已。哪怕是《中国科学报》做的中等深度报道(可在科学网阅读到的),十篇有八篇都糊涂。

哪怕只谈最客观、最朴素的信息:《XX科学家发现XXX》类的新闻,对本科生认识科研也毫无益处。这类新闻,跟这个岁数的年轻人所面临的所有其他励志信息一样,往往只展示成功本身,不展示代价。我渐渐发现自己不得不变着法子跟年轻人讲同一个道理:不要光看到人家的成功,还要看到他成功的原因。哪怕是跟研究生也经常要讲,因为他们看了几篇PRL,就以为自己也做几个这种实验就可以发PRL——他没有深刻理解一件工作为什么能发PRL。这种对成功的跃跃欲试我是欢迎的,对成功的不求甚解是要不得的,只有前者没有后者那不叫受过高等教育。

这个PPT是临时决定,在班会上花个15~20分钟来介绍一下,全部都是最基本的信息,可以帮助本科生了解什么是“做科研”,如何决定和准备读研。哪怕是将来不读研的学生,毕竟进了高等学府混了四年,将来别人问起:做科研是怎样的?不能答得还好像个没学历的人那样。

班会的时间太紧

班会的时间太紧,很多话没有时间展开,尤其是我自己工作的总结。

首先,转专业的同学,真心舍不得!终于到了这一天,怀着复杂的心情向你们道一声祝贺!

在华工,班主任像个辅导员,辅导员像个级长。而我个人则是抱着交朋友的心态跟同学们交往。作为朋友,像什么时候吃饭什么时候打机、哪节课去上哪节课不去上这种事情,我一般不会上纲上线。在家长和教导主任的威严下生活的苦逼时期确实已经过去了,但相应地现在就是自己试着决定自己命运,学习人生的因果律的时期。所以,在过去的一年里,我无论是班务,还是对每位同学的学习生活,都没有经常主动地过问。

但是,这不代表我的没有关注大家,实际上恰恰相反。只是同时我也明白,这个年龄的年轻人自尊心很强,非常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我不希望同学们到处感到被盯着,还是喜欢看到他们旁若无人的状态,所以大多数时候我只是默默地关注着。唯一一次比较高调地动作是在第一学期末号召了每位同学给我写一个邮件。我平时的关注和这些邮件加起来,都使我对每个同学基本有所了解。

有一些同学主动地经常跟我联系,我当然不会拒绝(求之不得)。班长自然是交流得最多的(将来的也会一样)。但每每令我惊喜的还是那种在晚上冷不防收到某个平时从未当面交流过的一位学生的短信或微信,而且还特别开门见山直奔主题。“老师你觉得这个专业好找工作吗?”(例)每当这时候我都必然放下任何工作,正襟危坐地回复短信。心态上自然高度重视,语气上又要故作轻松,字斟句酌生怕浇灭了这小火苗。结果学生往往很礼貌,两三回之后,“那就不打扰老师休息啦!88”……

每次班会,班长都列了一个叫“小孙说事”的流程。可是我实在感觉自己没有什么特别需要指教他们的。相反我有一种强烈的感觉就是班主任是接受班长和班委领导的。班委天天跟同学们生活在一起,也经常跟学院联系。所以理应是主要由他们来安排。而我毕竟没有直接跟同学们一起生活,虽然平时的关注不少也算了解,但这种间接的了解也不能作为表扬或批评别人的基础。再加上我所了解到的一些问题,大多在我眼中都是成长的必经过程,不需要我去多说。

以上是对我过去一年工作状态的如实描述。从中看出的不足和需改进之处:
1. 我虽然尽量避免高高在上,同时也强调学生自主自治。但是学生自尊心很强,哪怕在最困难的时候,也未必会主动求助。等待学生主动找我还是太消极。

2. 学生表现出对专业的迷茫,并没有因为所修课程的增多而得到消除。这种迷茫还不完全是专业上的,而是混杂着对如下大大小小问题的不解:
什么是大学?真正的大学是怎样的?在华工,怎样取长补短,更理想地发展?
什么是科学?什么是工程?什么是材料?什么是高分子?……
到底“完成大学学业”这件事情是有多难?我现在每天打机的时间比例安全吗?为什么课程多到不开启学霸模式就要挂课?
我将来打算跟其他人都不一样,那怎样借鉴他人的经验?
所有这些问题都是互相关联的。不是一次就能解答好的。根源还是在于缺少信息。这也要求我必须增加跟同学们沟通的机会,希望透过多次交流,整体地解决这些困惑。所谓“多次交流”,我打算的具体形式就是在每次班会上除了班委处理班务之外,留出一段时间给我进行某个主题的讲座。例如讲一下什么是大学,什么是科学研究,材料学的一些前沿,就业的问题,考研的问题等等。希望通过这样的做法,使得同学们渐渐消除困惑,找到动力。包括对于挂课教多的同学,这些信息也许比起直接地劝他主动发奋更有用。为此我也可能需要增加班会的频次。准备这些讲演就需要我更加努力地挤出时间了。

3. 我一直本着崇尚个性,很少对学生的为人处事进行什么批评。因为我自己也是有着鲜明的个性的,我的观点自然也不是真理。但是从过去这一年来看,学生之间的问题,更多地还不是个性上的冲突,而是简直缺乏基本的技巧。我支持个性是要张扬的,问题有时他们个性的张扬恰恰被自己的个性所妨碍。这样的问题只能单独跟相关的同学聊天解决,而且还需要抓住比较好的时机去开口。过去一年学生在大学城,实在做不到这件事。希望从今年起,我能够在这方面做点工作。

我个人对第一届班委表示衷心感谢!班长我私下和公开感谢过很多次了,相比之下我一直欠其他班干一个认真的致谢。我首先感谢经常发群邮件的宇劲、文鼎和石头。每当这些邮件通知在右下角弹出的时候我都希望所有的同学能够理解,班干的工作性质就是这些杂事,也希望大家看到在任班干在对待这些杂事上表现出来的兢兢业业。我感谢宇劲经常提醒机王上课和交作业,也感谢机王果然也真的去上课和交作业了!一科没挂,再接再励。感谢石头一直以来凝聚班级同学的努力,我总是很渴望在群里看同学们插科打诨,实际要看到这些,多数是全赖他先喊群。我特别感谢新体委和老体委,以及班上打球赛的同学。我只有少数照片,怕名字念不齐,所以就不念了。没有亲自去打气,实在是个遗憾。感谢陈益,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在院运会上拿着时间表推动其他同学干事情,很上心。感谢凤英,大家也许容易忽视班费管理的工作。其实钱的问题是很敏感的,其他班务工作不谈,只要班费的帐目乱一点,大家对整个班委的信任度就会大降。从我拿到的两次“报表”来看,凤英记录得很细致。我还要感谢她给我买的生日礼物。感谢宇杰,至少刚开学要弄的一个班级展示视频,似乎就承受了很大的压力吧。其实,当时我已经做好了亲自救火的准备了,事实证明完全没必要。感谢林应为好几次班会订场,听说他还经常帮助女生干重活。这一点值得全体男生学(效)习(仿)。最后要感谢全班同学对第一届班委工作的配合与支持。

我对新一届班委(以及这次落选同学)说的话:我们班人数很少,选来选去都是这么些人,这是很自然的,我想大家都懂。老实说,我觉得现实中班干确实有些过忙,主要在于学院有很多过于形式主义的做法,把学生折腾得很忙。一年过去了,同学们都门儿清,所以班委就很苦。可是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大家毕竟同坐一条船,也不好老是把少数干事同学推到无助和做恶梦的境地。唱句高调:用团结来弥补现实的不完美。

对我而言,如果是当班主任,那我和同学们的关系就只有4年;如果是做朋友,那也许可以维持得久一些。对班干而言应该也是这样的。

高分子代课课件

前几天有位老师出差了让我帮他代一节课。不用讲该门课的内容,只要讲我自己熟悉的东西就行了,作为一个讲座。我自己熟悉的内容就是我当前的研究,可是教的是大二的学生,肯定没办法讲。事情比较突然时间也很紧迫,于是我连夜准备了一些关于高分子的科普,在他们正式上高分子专业课之前给他们一些基本印象。结果这成了我留校之后第一次上的课了。以下是课件和视频,视频的编号跟课件里的标识相对应。

视频1

视频1.5

视频2

视频3

视频3(另一个)

视频4

视频5

视频6

视频7

视频8

视频9

视频10

视频11

视频12

视频13

视频14

视频15

视频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