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Archives: 班主任

院运会

事先丝毫没有想到参加一次学生的院运会竟算得上是一件难忘的事情。可能是离开本科代有好些年了,读研读博都以单打独斗为主,这种集体的感觉确实是久违了;也可能是被学生那股认真劲儿所感染,老油条气质突然消失。

我们班估计是军训后最早开班会选举班委的了。跟其他几个班的班主任老师交流过,他们都还没弄。当时我们班的临干都很急,问我周四有空没,没空那周五行不行?周六呢?……是因为他们接下来院运会和篮球队的事情实在太多,两个同学忙不过来,希望尽快成立班委。现在回过头来看,我们班的同学确实是特别认真对待工作,才会比较急。光上周六班会上我就知道他们在为好几件事情忧心忡忡:班服图案没确定,几号就要上交了;篮球队名单明天就要交了;怕院运会没有人报名,怕集体项目没时间排练,出场方阵表演还没有idea,准备运动会后勤物资,制作道具、班旗……似乎一切都没着落,而眼看着再过一周院运会就开始了。

结果,这周日的院运会,我看到的是:班服、班旗,出场方阵道具都有,出场表演完整形式又让人印象深刻。我们班人数不多,院运会真正加起来才二十来个人,但全班几乎每个人自己都有项目(可见并没有太多推托,真的大家都责无旁贷),每当有同学上场比赛,都能腾出同学过去助阵和接应冲刺,好几个项目都拿到了名次,特别是10人11足集体项目我们拿到了第三名,说明他们过去一周里没有少练。想想才这么几号人,做得算是面面俱到了。有些不完美之处实在是因为他们是大一新生对院运会没有经验所致。估计等他们大二的时候就会搞得更好。不管怎么说一周的时间,从无到有,他们做到的这一切真让人惊喜和佩服。这里当然离不开班委热心动员,但是当运动会开始一段之后,同学们都进入了状态,很多行为其实都是自发的。他们跑了晒了累了一天,晚上回去还要赶线性代数和无机化学的作业。

集体主义有什么好?总有人觉得集体主义是一种服从,扼杀个性的坏东西。特别是例如军训。也许年轻人个性正待张扬吧。但是,成年人经常要面对的是你必须完成一件事情。对于个人而言那是自控力的锻炼,对于团队而言则是合作精神的锻炼。“合作”跟“服从”是两回事。前者是建立在共同的目标之上的自发的行为。很多事情,乍一看要做到很困难,但是大家一起干,反正就能克服,还外加增进了友谊。如果问为什么本应渴望张扬个性我们往往又真的能感受到集体主义的美好?那就是因为我们的集体主义是自发的,不是强加的。越是自信于集体主义魅力的人,就越应该勇于尊重个人的不同选择。也许班委在组织集体活动的时候需要召集全班同学的时候,抱着这种出发点就会和谐一些。先不要去强硬要求某个同学“一定要参与”、“一定要负责”、“作为班级一分子的责任、义务”,但是平时班里有什么好事,一定记得告诉他们“这份是你的”、“你也有份”……简而言之,有福一定要同享,有难是希望能同当吧。

今天从苗老师口中听说,我们学院材化班级的学生一向都比较乖,学风也好,每年考研读研的都超过一半等等。我马上就发现12材化继承了这种传统,适用于“认真”、“乖”、“努力”、“关心学习”等关键词。虽然平时都挺活泼的但很少过火,显得很懂事。这一方面让我很高兴,觉得我分到了一个不那么头疼的班;另一方面又很警醒这话说得还早。等他们回本部了,买电脑了,谈恋爱了,做兼职了,一大堆青春的困惑等着他们去理清。作为过来人我自己都觉得那些全是很delicate的东西,这么一大群好孩子,要保证这四年都在阳光下走过,还真是责任重大……

班会总结

作为一个前辈,什么时候闭嘴比什么时候开口更重要,否则就很容易变成一个智叟——事情你不用亲自做,意见倒是不少。但是作为一个班主任,有些话他们听不听勉强不了,但说不说就是我的责任问题。要分清说与不说还真是一种艺术。

刚进大学,很多学校都有做“入学教育”这件事。入学教育的内容也有部分是固定的,例如,生活上要学会独立自理,学习上要适应大学的课堂课后形式,然后就是做人问题,交际问题,人生目标问题,职业规划问题等等。这些道理不是不好。我作为过来人,当初也听过这些道理,排斥倒是没有,只是觉得,如果这些都做到了,我才只是个合格大学生,那也太没意思了吧;我感觉这些要是都做到了的,应该成为圣人。有人说,取乎其上,得乎其中。但我觉得这句话应该适用于自己给自己的鞭策,不适合用在对他人的要求上。哪怕是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一味的取乎其上在今天来看也似乎太过专制了,更何况是班主任?不过,有的大学讲这些道理的形式确实很高明,例如今年北京师范大学的新生入学教育,就是请该校的名人于丹来主讲。于丹的语言沁人心肺,再陈旧的道理,经她一番遣词造句后,连我都心悦诚服。文学博士就是不一样。

听过于丹的版本之后,我觉得我真是弱爆了。再烂的词也是我的责任,也得讲。从我的以前自己做学生的经验和我这段时间对他们的观察,也确实看出一些大一新生普遍存在的现象。他们在今年的年初都还是高考冲刺的状态,特别知道自己要干什么,怎么干;突然间,今年的现在,他们嗖的一下就到了一个新的环境,新的起点,这个起点新到他们可能都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怎么干。问题又在于,大学四年如何渡过,本来就没有一个固定唯一的答案。我哪怕事先给出再多的现成选项,也有强加之嫌。所以,关于这个问题,我只列了几条问题——至少该问自己什么问题得知道吧?希望他们从考虑几个问题作为出发点,自己找到自己的路,答案就不现成给了。四年说短不短,变数很多。

另一方面,有很多同学确实不知道我们专业要学什么,将来能做什么。这些信息早点知道是有利于他们早点确定自己的目标的。假如有不想从事这类职业的学生,可以尽早发现,尽早调整,不至于到大三大四才后悔(因为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多数放在大三大四)。所以,我也花了一点时间非常简要地介绍了一下专业,给他们一个印象即可。

班干的选举,在欢乐的气氛中进行。班委产生之后,他们也开了第一次班委会,机会难得我也旁听了一下,也看出一些问题。我们班女生很少,男生宿舍和女生宿舍也隔得很远。虽然已经经过一个多月了,有的女生都还没认全所有男生。选举班干,男生人选多,票数也多,这是难免的。这就导致有的女生可能就会怀才不遇。不过,有一个女班干,凭着超有才的竞选语,直接让男生人选自愿下去了……所以,其实女生只要大胆地推销一下,还是很受男生欢迎的。不管怎么样,我希望班委在进行每一项决策时都要尊重女生的意见,甚至偏心一点也不为过,因为她们人数少,如果班里面什么事情都投票表决反而不公平。方式上也要注意,女生不像男生那样勇于大声插嘴。所以班长在主持的时候,要特意留出空间,问一下“女生有什么意见?”并让男生安静,以示尊重,才能顺利地征求到她们的意见。同时我也鼓励女班干,平时可以斯文些,班委会上要据理力争。总之我要避免的情况是长久以往女生们习惯了班里的事情“都是那些男生决定的,我们操心不来”这种局面。

我也不知道我这么处理合不合适,也许是我想多了。毕竟我本科是在一个美女如云的高校,其他方面我可以按我本科的经验来,这个还真没有。现在我才理解,为什么广工和华工这种理工高校会特易弄一个“女生节”,不这么弄的话,男生都普遍比较粗枝大叶,光靠平时交往,班里的女生很容易失去存在感。

梦幻三月:华南理工大学第八届女生节开幕

其实,除了女生节,平时的一些集体活动例如院运会,篮球赛等等,都是全班同学集体出现,相互了解的机会。听说今年的院运会,我们班几个女生报的项目还挺多,可见我的担心肯定是多余的了。

祝你一路顺风

今天下午是学生军训汇报演出,我们新生班主任都去观看。过去这十七点军训是学生们的主题,感觉上大学就是军训;今天结束之后他们就都放中秋国庆假了,跟后面的四年的大学生活相比,军训就变成一个很短暂又很独特的回忆。汇演结束时,学生们都意识到这一点,有很多学生依依不舍去和教官告别。这些场面我都似曾相识,看到我曾经的人生美好回忆他们同样也有机会经历,于是也替他们感到高兴。话说回来,教官们年龄也不大,看起来也就像本科小师弟。军训结束后如果能继续做好朋友,那就更好了,因为这种经历结下的感情是很纯洁很值得珍惜的。

汇演的最后,音响播《祝你一路顺风》,临干问我这歌叫什么名字,我才发现我老了……掐指一算这歌出来的时候,这帮学生们还没出生呢。所以他们可能也不清楚我们这些80后看到2010年央视春晚小虎队重新同台唱老歌的时候的心潮澎湃。这些其实都不仅仅是歌曲,而是直接是脑海里不断浮现的回忆画面。不愿服老却偏偏爱挑一些提醒我们已老的事情来欣赏——这才是老了。这首歌的歌词是吴奇隆写的,当时是送给将要服兵役的陈志朋。我在优酷上竟然还找到了当时的场面,是综艺老大哥张菲主持的一个陈年的节目录象,估计这录相也不比我们班的学生年轻了。人一辈子能交到了最珍贵的友情往往就在二十来岁的时候。

说起90年代左右的歌曲,还不得不提校园民谣。事实上,在那个年代,北方乐坛主要在盛行“西北风”,而广州早就被港台“四大天王”的粤语流行曲征服了。所以当时,上初中的我除了听过学校广播站播放的《同桌的你》之外就再没有听过其他校园民谣。我上大学的时候流行就更多了,但在我大一下乡的时候一位师兄(看到的话就对号入座吧)一股脑给我介绍了一堆校园民谣,使得我在“恰当”的时间接触到了“恰当”的音乐,一下子就迷上了。我现在还清楚地记得他在极力推荐时眼睛悠悠望着我身后的远方唱“我只能给你一间小小的阁楼,一扇朝北的窗,让你望见星斗”的情景。在校园民谣风靡校园的年代,大学宿舍里没有电脑,更没有dota。学生的课余生活主要是由打球、阅读、郊游、学跳交谊舞等等活动组成的。在没有网络的时代,人与人之间的直接而真诚的交往所产生的感情似乎跟今天的很不一样。前段时间有一个很火的电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勾起了很多人的回忆。但是它比起校园民谣里展现的情感,就有点贫乏了,因为在校园里美好的远不止是恋爱。我大学本科是2001级,恰好处于电脑开始在大学宿舍普及的那一届,我们的99、00级的大师兄跟我们说,他们大一大二的时候,大学校园还是90年代的那种气氛,可是我们这一级进来之后,整个气氛就变了。大家有了电脑,大学同时也扩招了。娱乐太忙,学习太忙,争奖学金考英语就业都太忙……不再是天之骄子的我们,反而失去了浪漫的时间成本。所以我很感谢那位师兄把校园民谣推荐给我。也许我是最后一代热爱过校园民谣的大学生了吧。

在我上大学那会儿有个“校园民谣网”上面有很多很全的mp3下载。现在那网也早就不在了。这么多的歌曲,我最喜欢的还是《冬季校园》。其实从歌词来讲也就数它最矫情。可是象牙塔里一个个儿的“莘莘学子”们,不矫性岂不虚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