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Archives: 专业

材料表征领域的创新解决方案——马尔文,把shear rate译成“切割率”。

马尔文又发邮件以我邮箱了。该公司定期把一些讲座信息材料发到订阅客户的邮箱,我有时会看一下光散射和流变方面的内容,看看马尔文介绍啥,可以间接了解到马尔文的用户都是谁,用助于估计这年头用到流变学的工业领域有哪些。

这次,我点了几个链接,来到一个介绍屈服应力流体测试方法的英文资料,里面有少数术语后面用括号附了中文解释。其中一个中文特别耸动抢眼:切割率。心想屈服流体的测试涉及到什么切割么?往前一看原文,原来是shear rate。

马尔文还把zero shear viscosity中的shear viscosity单独译成了“切割粘度”,把zero抛掉了。

Malvern

Malvern

Malvern,你系得嘅!

好可爱的大龙虾哦~~

美国产的波斯顿大龙虾,打起架来激烈的话会把钳子搞断。但是如果一只大龙虾遇到另一个刚刚被痛揍的大龙虾,就不再跟它打了。到底这种辨识是靠视觉还是靠嗅觉,用排除法发现像是靠视觉,仅管龙虾的视觉很菜。就算确定是用视觉,也很难搞清楚龙虾是能看清对方身上有伤,还是仅仅认出对方好像之前见过。

原来龙虾是这样的哦!为什么会这样的?好可爱哦!~~

译自Science上的Random Samples栏目

先编故事后做实验

我的教训

先编故事后做实验。这个简单的道理我是读研究生读到现在才明白。化学人的实验风格,是解决不了物理人的问题的。

现在有很多人在吃Laponite这个饭碗,即有化学人,又有物理人。所谓化学人,就是以做出什么新奇玩意来发文章的人;所谓物理人,就是以做出什么law来发文章的人。在实验设计思路上,这两种人的风格是相反的。具体到Laponite,如果想出现新奇的玩意儿——例如是形成什么功能性凝胶——那就要天马行空地变换体系。今年初Laponite+dendrimer成个凝胶竟然都能发Nature了。如果你想说明问题,那就一定要一步一步来,不要一下子让体系里有太多未知的东西,也就是说不要让我们的体系太超前于已有报道的体系。

我现在的体系是Laponite+PEO,从物理人的角度讲,如果要做流变学研究尤其是LAOS研究的话稍微有点超前了;从化学人的角度讲,则又太不够新奇了。这是确实是我导师原本的意图。从总的来说,这样的意图仍然属于化学人的思维,也就是希望增加实验的复杂因素,希望得到意想不到的结果。“意想不到的结果”对于物理人来说,是难以转化成结论的,或者一旦转化出什么结论就得诺贝尔奖了;而对化学人来说,“意想不到的结果”是日常发paper吃饭的常态,化学人是靠“结果”的“工业化”来获得诺贝尔奖的。剩下的问题就是,物理人日常发paper吃饭的常态是什么?我认为物理人日常吃饭的方法就是先编故事后实验,实验结果排成一个故事。这是物理人paper的常态。至于能够写进教科书的那些大故事,就需要集中所有能够连成一篇的小故事,扔掉那些连不成片的。

编故事和提出问题有一定的区别。先提出问题后做实验大家都懂。但是,如果你不编个故事,光是提出问题,那就会很容易提出无聊的、垃圾的问题。只有有利于一则故事的情节连续性的问题才是重要的、引人入胜的问题。

所以,如果要做物理人的研究,你需要先编故事后做实验。面对Laponite+PEO体系,你先要编个故事。故事主人公的人物性格是已经清楚的:PEO聚合物链会吸附到Laponite粒子表面,吸附后Laponite悬浮液的凝胶化速度会变慢。这时,如要你仅仅提出问题,那就是诸如:PEO聚合物浓度如何影响体系?PEO的分子量如何影响体系?等等。这全是“为做而做”的,实验结果就算出来了,也不保证有什么档次。但如果要编一个故事,你就要连问题的答案也编好,一问一答显得很漂亮的能发文章的,你才做。这样,你要么做出来很漂亮的结果,要么就尽早发现与实验与预期不符而放弃,编下一个故事。你就把时间集中在产出可发表的结果上。当然,最终paper有多高档,要看你编故事的水平。有的人最牛也就编个一般的故事,有的人能编很牛的故事。但是,如果你连“先编故事后做实验”的道理都没明白,那你的时间就更加白费在没用的地方,你编故事就总是要受制于已有实验结果,无法把你的潜质发挥出来。例如我编个故事先:Laponite+PEO体系中,因为PEO分子量的影响跟老化时间的影响是等效的,所以变化PEO分子量和老化时间,做流变学可以得到叠加的主曲线。然后,我就专门为了主曲线而做实验。如果实验做出来两三条曲线后发现叠不起来,没有预期的结果,那就马上撤;否则做出个主曲线你就发文章了——因为故事都编好了,数据一齐文章就能发。我早要是这么做的话,我博士期间的时间就不止允许我编一个故事了。我读个博,能够编好几个故事,运气再不好我总有一个故事编成了的吧(即实验结果真如故事所言)——由于故事是好的,发一篇文章就能搞定毕业。运气好的话我还不止一个故事能成,可以多搞几篇文章。现在我恰恰是只提出问题,没有编故事。由于只提问题的话对结果是没有预设满意度的,因此无论结果如何都要整套做完。做完之后再编故事又发现编不出什么好故事来。这样时间又浪费了,文章也发不高,发一篇解决不了毕业的话,还需要花时间做。以上就是“编故事”和“提问题”的明显区别。

现在我必须编个故事,然后马上做实验

编个什么故事呢?Laponite+PEO我就编了上述的叠加性的故事,这个故事在实验上可以用LAOS,因为叠加性是剪切年轻化的特征,可以在LAOS条件下会出现。至于Laponite+PAAc,我这么编故事:在PAAc相对浓度较低时,凝胶网络主要是Laponite,但PAAc对凝胶的加速效果很明显,比加NaCl牛多了;实验上就体现在,凝胶化速度很快(时间谱),但是所成凝胶的性质跟纯Laponite凝胶类似(线性粘弹谱)。另一方面,当PAAc相对浓度较高时,PAAc高分子链就参加了凝胶网络,会显示出高分子链的松弛的特征,与纯Laponite凝胶的性质很不同,同时凝胶化速度也会进一步加快;在实验上也同样体现在时间谱和线性粘弹谱上。至于LAOS就不适合这个体系了,因为在LAOS条件下所形成的凝胶有可能已被破坏,而我的故事是在讲凝胶网络的问题。这是做做粘弹谱就能解决的事情,我根本不去做LAOS——这是事先就知道做了白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