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Archives: 专业

ResearchBlogging.org正式开通中文频道!

经过几周的努力,ResearchBlogging.org现在正式开通中文频道,接受中文博客的申请。欢迎大家申请!

现在,只要在ResearchBlogging.org主页右侧的Language之下点击Change,就可以选择Chinese。ResearchBlogging.org主页会记住你的选项,并只显示中文博客文章。你可以通过订阅RSS来关注最新文章,也可以关注我们的Twitter

如果您想申请ResearchBlogging.org帐户,请先参考ResearchBlogging.org的中文简介以及我们对申请博客的要求

要申请ResearchBlogging.org帐号,只要在ResearchBlogging.org主页点击Register,并按以下步骤进行操作:

  • 点击Register后,在Blog Information页,选中Register your blog for the first time,点击Submit按钮
  • 在Account Information下填写您的用户名、密码、邮箱等,这里跟大多数网络服务帐号申请类似
  • 在Blog Information下,务必准确填写以下内容:
  • Blog URL:你的博客的主页地址
  • Blog RSS URL:你的博客的RSS订阅地址
  • Blog Language: 选择Chinese
  • 其他栏目请按您的意愿填写
  • 在Tags下面,选择您的博客关于学术内容的博文最相关的领域
  • 最后,点击Submit Account Request按钮
  • 提前申请后,我们的管理员会尽快查看。只要您的博客至少有5篇文章,其中至少有1篇符合ResearchBlogging.org要求的文章,我们就会通过你的申请。

    如果您有任何问题,请联系我们中文频道的管理员:ChineseAdmin@ResearchBlogging.org

    喜欢在博客上讨论学术研究的朋友,快快过来申请吧!

    作为搞化学的对三聚氰胺的困惑

    三聚氰胺是个明星分子了,不是因为它在Angew. Chem. Int. Ed.封面秀过,而是因为它引发了中国出口食口安全的全球性关注——那年,中国饲料毒死了美国猫猫,就是加了这玩意儿。

    当时我厚脸无耻地以一个chemist自居地去看了好多报道,特别记得在有一篇报道中很多饲料厂的人都说多新鲜啊加这玩意儿有什么奇怪的——都加的啊!

    三聚氰胺的最初牺牲者是美国猫猫而不是中国农民这一点我一直不知道应该引以为豪还是引以为耻……

    加这虾米胺的动机好像没别的,都是为了提高产品的含氮量。这一点我非常困惑,是不是现在的生物化学和分析化学仍然处于这么落后的水平吗?测量产品的 蛋白质含量还是用古老的定氮法吗?蛋白质含量能跟含氮量等同吗?起码应该搞个screening或者生物芯片什么的啊。肽链能不能PCR的?PCR一下 label一下都比定氮要强吧?有没有做质检的人跟我讲一下呢?照我这个伪化学家的理解,这种方法土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了。

    不过也是,土就土呗,干嘛要改进?改进了好多人就没钱入口袋了。大把人希望它土下去,永远地土下去……

    应该更加暴力地打压民科

    有权力的一小撮人总是希望他们下面的人越无知越好,他们希望使大部分的人变得比较无知。怎么找这“大部分”呢?那当然是找最容易唬弄(hunong)的那部分,从易唬弄度(hunongability)来划出人口的80%,并唬弄之。这个可以换一种说法,那就是找最容易管理(manage,这词在英语实际上就是“搞定”)的那部分,从易管理度(manageability,这词在英语实际上意思就是“易搞定度”),并管理(搞定)之。

    于是就有了“大众”。

    民科的问题,我一直比较支持董毅然那篇文章的观点(实际上是田松博士的观点),尤其是里面提到:

    民间科学家们选择世界顶尖难题作为破解的对象,更是与那个时代大众对科学研究的某些错误认识有关。

    田松博士认为,改革开放后,科学家重新获得了崇高的地位。公众对科学的热情日益升温,可是对于科学活动却缺乏基本的了解。很多人天真地认为,科学发现可以通过大规模的轰轰烈烈的群众运动,以一种大会战、大比武的方式来完成。

    很多民间科学家就是在“看过徐迟的报告文学,被陈景润的精神所感染,决心为国增光,不顾自己只有初中毕业,也要去摘数学皇冠上的明珠”。

    “实际上,哥德巴赫猜想这个数学问题在数学上具有什么意义,他们并不关心。能够被民间科学爱好者作为献身对象的科学领域总是具有较大社会影响和意识形态价值的那些,只有这些领域能够满足他们的争光理想,当然,也只有这些领域能够为其所知。”

    重大发现常被描述为“铁杵成针”与“灵机一动”的结果,这给“民科”们绝对的自信。

    很多民间科学家明知道自己的受教育程度不高,却始终相信自己可以破解世纪谜题,这种自信并非来自一种简单盲目的狂妄,而是和媒介对科学研究方法的误读,并错误地倡导有关。

    我觉得这才是民科问师的重点,但很遗憾在我看到的这么多关于民科(原谅我懒,我不想加引号了)的争论之中,鲜有围绕这一重点的。正如无知不是大众的错那样,民科之讨厌也并不是他们的错。是媒体的错吗?我觉得也是partly。在80年代,华罗庚、陈景润的那个年代,说实在话科普工作是做得很好,比现在那是好N多了。那时候有很多科普书,给了我很大的鼓舞。我现在记得的就有国产的《元素的故事》、《征服病菌的道路》、还有著名的《十万个为什么》(我指的是老的黑皮的那套书),进口的《数的趣谈》(阿西莫夫,他还是科幻教父,我很崇拜,这里就不展开了)、《相对论浅说》(一小日本写的,这本书也就几毫米厚,可真得是牛中之牛,牛中的战斗机,牛何以堪啊!)、《趣味物理学(还有续篇)》(更牛)等等!我小时候是没事儿就看《十万个为什么》从什么植物、化学、医学一直到物理、天文。让我惊讶的是该书所提到的科学知识的深度,我今天再看,觉得很佩服当年的自己(其实应该佩服当年的科学家,他们写出了这么牛的科普作品)。我今天决定投身基础研究事业,很大程度上是拜他们所赐。

    那么,我也是被当时的科普话语所感染过,走向了科学的道路,那我是不是民科呢?我不是民科。不是因为我是在官科体系中混所以就不是民科,而是因为我受到的不是某人精神的感染,而是科学本身趣味和魅力的感染。而正如田松所言,民科是受到类似“陈景润的精神”这种东西所感染的,他们看到的是不是科学本身,而是类似“数学皇冠上的明珠”这种光环。他们想戴上那个光环。

    可惜这种光环是虚的,这种虚的光环也不只是科学有,各行各业都可以被吹捧得光环一摞摞。也的确有很多人自不量力地去追求其他行业的光环,只是我们把其中追求科学光环的人叫做了民科罢了,其实其他的什么民企,民X也很多的。

    一个可能大家都已有共识的fact是,今时今日,不管什么圈,除了“圈内人”知道真相之外,所有人都在误读一切。各位非科学家看客,一定也有你的职业、专业吧?一定会觉得圈外人对你们行业有很多误读吧?甚至有相当一部分人就是靠这种误读,靠唬弄挣钱和生存的。我也找不到什么理由非说科学圈就没这种人。

    引文中加粗的一句话我非常喜欢,科学常被描述成“铁杵成针”或“灵机一动”。说真的到现在为止我还不清楚陈景润证了些什么东西。很可惜,我现在是搞化学的,不是搞物理或者数学的。化学这边没塑造什么科学偶象,也没出现什么民科,这一直是我觉得比较奇怪的事情。

    关于“打压”,这也是到处都存在的事情,跟“唬弄”的情况差不多。也就是说,到处都存在着唬弄,我想说科学圈没有唬弄狂也没人信。到处都有打压的现象,那谁都可以直接说我打压人,我也没有理由非说科学圈内就不存在打压。说说爱因斯坦吧,关于他我一直处于无知大众科普认识的水准。是不是说他的广义相对论“受打压”了,然后他非要预言一下光经过太阳之后会打弯儿,被证实,才“扬眉吐气”?我怎么觉得这事狂normal呢?Hypothesis不predict一下,我怎么experiment?可以说不predict的话,你的所谓hypothesis就是一个垃圾。不过数学偏不这样,数学认为predict是垃圾,reasoning才是王道。你哥德巴赫猜想,哪怕你预言了N个数正确了,数学还要问你证第N+1个,否则就说你“不完全归纳”。所以前段时间科苑星空BBS的物理版就在那儿讨论数学到底是不是科学。不过,不管是从科学还是从数学的角度,哥德巴赫猜想都是垃圾一个。那为什么他有这么大的魅力?无他,光环!难题嘛,铁杵成针,灵机一动……你跟我谈predict谈experiment,我就说你打压;你跟我谈reasoning,我又能说你打压。我就想,敢情我们科学发展都是全靠打压啊,真是变态。

    既然如此,那不如真正地去打压他们吧!我们这么客现理性地和他们探讨,他们不爽,是因为我们打压得太斯文了。反正都是打压,干嘛不打压得暴力一点?暴力一点更让他们觉得有“英雄”的感觉,“历史伟人”的感觉,更让他们“痛并且快乐”,而且对我们来说也更省事,何乐而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