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Archives: 评论

知乎:经历了大跃进或文革的中老年人,为什么还在歌颂毛泽东?

这个问题的答案已经很多了,票数高的答案都体现了中国人的普遍特点:以情害理。感情上过不去,就宁愿回避是非,无原则地与人为善。有一句话应该是废话:反思文革是每个中国人的责任——不管他/她是亲身经历过,还是没有亲身经历过。你可能希望别人不要指责你(或你敬爱的长辈),但你自己,还有长辈们自己,则都应该负上反思文革的责任。别人是没办法要求你反思的方向、程度和结论这倒是真的。

一句“没经历过的人没有发言权”,就已经把讨论引向推卸责任的怪圈了:

一方觉得年轻人没亲经历过,轻易用今天的标准来衡量过去,似乎他们自己没责任一身轻松——其实他们自己不得不承认确实了解太少(当时的史实),他们自己反思的第一步就是去了解——特别是在现代化的图书馆遍布城市和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绝对是不缺的,只愿活在自己的既有观点里,不想去接受任何与自己观点相违背的事实,这太容易被利用了。

另一方觉得老一辈的人以老卖老,以亲身经历为由说一堆难处,似乎这样就能豁免反思的责任——其实他们自己也不得不承认确实了解太少(当时的史实。另:不是说当初没文化吗?),他们反思的第一步就是去了解——特别是在现代化的图书馆遍布城市和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绝对是不缺的,只愿活在自己的既有观点里,不想去接受任何与自己观点相违背的事实,这太容易被利用了。

没文化的话,不要说什么宣传“民主自由”的书没读过,估计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也没读过:为什么本来没有阶级的原始社会,不直接过渡到也没有阶级的共产主义?一个资本主义,到末日了还要劳烦这么多的工人阶级流血牺牲来为它掘坟?以中国的水平,要到共产主义是差远了。但是仍想要打破阶级差别的感情,如此激烈,以至哪怕回到原始社会闹三年饥荒也在所不惜,会是“值得理解和肯定”的事情吗?是的,当时夜不闭户路不拾遗——那是因为当时农民阶级根本没有“财产”可言,更没有“个人财产”可言,不然你看看解放前的资本家家庭文革时期夜里闭不闭户?是的,当时人的一些等级被打破了,学生可以打老师,谁都可以揭发谁——连饭都吃不饱的时代,这种“斗争”又跟贫瘠草原上的猎狗争夺唯一的肉骨有何区别?被打破的不是等级是是非观吧。

道理说到这里是极限了。还有人甚至至今仍把“有文化的人”想象成闭门造车,远离实际而又傲慢的形象——这就是文革给知识分子塑造的形象。就算文化人傲慢,文化不傲慢。亲情是最低级的能力,是人人都有的,但文化则需要一个人勇于突破自我才能不断获得。有了文化,甚至能反过来审视亲情,甚至还有大义灭亲的觉悟。自己都承认没文化的人,成天沉浸在亲情里就以为自己很伟大,连文化都不要学,这也是太容易被利用和奴役了。

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仓禀不实、衣食不足的时代发生的事情,甚至没有资格拿来证明什么对错。

阅乎:除了我自己,谁还能向我推荐什么?

我从小就有写日记的习惯,04年开始在网上写博客(BlogCN),那时候也在BlogCN写博客的还有一个叫“停不了的猴子事业”的人,现在这个标题似乎成了一本画册,作者是张贼贼。我不确定当时我在BlogCN看到的那个是不是现在的张贼贼。后来才看到什么按摩乳、keso、洪波这些人。所以说写博客方面我应该算是前辈。我写得也多,而且还不止在一个地方写,不同地方的内容不重复,要全删就全删了不留底。

由于我是以写日记的心态写博客的,因此我写博客主要是我看。别人爱看不看,爱看懂看不懂,我一点都不关心。也不关心流量。这种心态也延伸到了我对其他任何user-generated content 产品的使用上。我认为一个用户产生的内容,首先是为了给用户自己看的。如果是为了吸引别人看的,那叫媒体。我一向对媒体不太感冒。最近知乎上有人通过提问来宣传“阅乎”这个网站,是几个人推荐他们平时网上看到的文章的一个网站,每个人节选要推荐文章中的经典部分然后自己加一段评论,链接到原文。这种形式国外早前就quote.fm。不同在于,quote.fm是人人都可注册,这就变成好像“博客”一样,你完全可以抱着“推荐给自己”的心态去经营你的timeline,别人爱不爱看不重要;也许爱看的人多,你会火。但阅乎不是任何人都可以注册的。因为它的“使命”是要推荐“好”的文章给读者。Lawrence Li说

知道什么是好东西的能力就是品味。有好的品味已经不易,还要日复一日地做同样的事情──相信我,那是枯燥的。即便做的是你热爱之事,也不令这枯燥减少一分。而一件事能否做成,很多时候就取决于你忍耐这枯燥的能力。

我觉得问题不在此。“品味好不好”,只能对自己要求,很难去评价他人。只是就算品味再好,我不感兴趣,也最好别推荐给我。而且,爱阅读爱求知的人,不会又功利又懒,以至妄想最好世上我非看不可的书和文章自动被选好放到我眼前来。

苹果不是唯一的物质诱惑

科学网上一些文章连很简单的道理都不懂。他们埋怨“社会教育很差”,但是根据他们能说出来的道理“社会教育”也没好到哪儿去。所谓“苹果三大件”并不是世界上唯一的物质诱惑。如何处理“想到、做到和得到”的关系,是任何时代都差不多的道理。教育小孩有很多学问,但是“家长给小孩买东西”这个问题真的是炒冷饭炒到胡了。为什么不给小孩买东西小孩就哭闹——而且到念大学了还这样?因为从一开始小孩就没有钱。不管有用没用不管是满足什么需求,要买什么必然要找家长出钱买。该不该买是不用管的,该买家长自然愿意买。在小孩眼中家长是个无限的资源,关口只在家长愿不愿意这上面。向来一切就只有家长愿意买和不愿意买的区别。想要,家长又愿意买,那就皆大欢喜;家长又不愿意买,一切就怪家长,没有别的道理可循。必需要家长主动地说出我为什么买这个,我为什么不买那个,小孩才有可能懂得这种道理。而且不光在买给小孩的东西上,自己买东西小孩在旁边的话,也要顺便教育。哪怕就是买一颗糖果,也有为什么买的道理。小的时候不教育,长大了蹲在一旁哭也是活该。这还赖“社会教育”么?难道要社会禁止一切物质享受来教育年轻人吗?

说什么“苹果扭曲了90后价值观”,道理说出口来成了典型的“赶不上时代”,活该小孩懒得理你们家长。再说了,媒体万里挑一拣出来的奇葩当作普遍现象,也是典型的低智。有的家长什么都不给小孩买,人人都有的东西小孩就是没有。不想小孩攀比,又不教小孩如何调整和面对人有我无,导致孩子养成了事事眼红别人的气质,搞不好还产生偷偷摸摸的毛病。要么就什么都给小孩买。两种极端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从来不跟小孩讲关于“为什么”的道理。在小孩教育方面,一切都好,关键是为什么?Why?Why?Why?讲道理!没文化真可怕。

我看中国大多数家庭就算城市化了还延习了以前农村的办法,小孩儿放羊,乱跑乱玩,自动就会好;皮的小孩,打得勤一些。反正家里穷,小孩坏不到哪儿去;早点出去打工,担上家庭的责任,一切就会好起来。富贵人家倒是会有家庭教育的概念,尤其是如何处理金钱,因为不希望后代把祖先基业给败坏了。老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没错。但就算当家也未必就懂道理——特别是商业文明的社会之中的取舍之道。还有,现代家庭教育除了如何理财之外,还包括爱情婚姻观念、性教育、公民教育等等。光婚姻和性这两方面传统农业文明的教育就糟糕透了。所以,什么“高校开学在即 苹果三件套家长‘伤不起’”这样的事情,无非是城市化不透彻,农村遭遇城市的现象。

看看这样的父母教给小孩什么?http://www.zhihu.com/question/20311270/answer/14723034

文明人怎么做,野蛮人怎么做,区别是很明显的。为什么我们的社会各方面都这么野蛮,生存基本靠占、靠抢、靠插队、靠卖乖、靠投机取巧无底线?是因为大多数家庭都不怎么教小孩。文明是要通过受教育才能达到的。不教育,自然而然就会野蛮。你看到一些野蛮人,他们确实也很不容易,有家要养——这就说明穷不必然导致善,越穷越要教。一个没有富人,打倒富人的社会是没有希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