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Archives: 评论

有独立之思想还得装着贴近人民群众是文革余怯作怪

我这个人特别讨厌所谓“接地气”、“草根”、“调侃”、“娱乐”的所有东西,有一句特别恶心但又特别适合我嘴巴的话是你们这些人早已“自觉放弃高雅,彻底拥抱低俗”。这不是我的词,是《南京!南京!》的导演的词。他说出这句话来的时候我自己都恶心到“靠!”结果我发现我越来越频繁地需要这句话。

你只要上上科学网看看那些游客评论就知道我们可爱的人民群众都喜欢什么样的知识分子。现在他们不敢说“知识越多越反动”了,但总觉得人家读书多自己就矮三分很不爽,非要点出人家的臭处以便自己卑微的、碌碌无为的人生突然变得伟大而闪闪发光。于是无非还是换着角度去说“知识越多越反动”。例如说那些“科学家”拿钱不干事是蛀虫。他们经常拿“美国科学家”——尤其是诺奖得主之类那种他们以为很“安全”的权威来反衬“中国科学家”,但他们的主要目的还是为了千方百计地证明“你算老几”。他们此生无缘亲历学术圈,但平时却很细心地收集一些别人对学术圈的评价,然后到处人云亦云“点评天下”,凡事泛泛而谈,自以为此话一出便“一锤定音”,以获得一种“指点江山”的虚假的自尊心的满足。

不要整天说文革是毛泽东发起的。文革实际上就是农民发起的。文革时期最高兴的就是没文化的人。文革结束,平反冤假错案的时期最失落的也是没文化的人。现在没文化的人已经失落到极点,幸好有了网络——主要是有了网吧——他们才有了发泄的地方。所以中国网络为什么有如此这些般特点,是由于中国特有的历史文化造成的。国外没有这样那样的近代史,也没有什么“文革”和“改革开放”,人家的网络所以就不一样啊不一样。

中国百姓是被专制惯了,苦难惯了,一向求他人打救。人家佛教在印度是叫你去救他人,叫你去当菩萨。结果到了中国却变了大家求菩萨保佑。中国老百姓是不愿意入地狱的。已经在地狱了,正求人打救呢。你叫中国老百姓去救人?“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近代以来一直都没人帮中国老百姓“转型”。现在还是一堆农民,天天盼着“救世主”,思想还停留在中世纪,活得不爽就指望改朝换代,活该继续被专制。

说没文化的人接受不了文化人叽叽歪歪,这本是自然。人家正常的社会是由文化人统治的,必须先“充分说理”再“民主选举”,根本容不了没文化的人插嘴——懂“充分说理”的已算文化人了。中国不同,“农民兄弟”翻身做主人了,没文化的人要踩在有文化的人头上了,有文化的人要讨好没文化的人了,情况当然不一样。君不见现在各行各业都是由不懂的人领导懂的人。做领导的一方面离不开人才,一方面又忌防人才;人才们一方面要注意展露能力不能被认为是废才,另一方面更要注意不能过份展露能力以免遭到打压——尤其是要搞好领导的关系,照顾领导作为没文化人的情绪,千万不要让自己的专业气质伤到领导的自尊。

在科学网上,也有很多所谓“博主”特别讨好没文化的人,特别照顾没文化的人的自尊,说没文化的人爱听的话,攻击没文化的人讨厌的人,自觉充当没文化的人的文化代表,争取一些人气。这不恰恰是文革里某些没骨气的文化人的典型求生之道么?文革时期有骨气的文化人反正都死了,活过来的就是只懂这一套的文化艺(伪)人,让这些文化艺(伪)人留下来活到二十一世纪还上科学网写博客,这才是最大的“冤假错案”,有待平反。

关于专家的评论的评论的评论

我就算当了院士遇到网友骂专家也不觉得是骂我。因为专家是卑贱的媒体从业人员为了饭碗而制造出来的完全不存在的东西之一。类似这样的东西还有“科普”,你看松鼠会之流就知道这些东西真的是“饭碗”了。松鼠会就是帮穷研究生们还有穷年轻讲师创收的东西,因此他们很团结。我老是骂他们,但我也有穷的时候,结果也还是做过写稿赚钱的事。现在我用来打字骂人的笔记本有一半的钱就是《新知客》奖给我的。但这件事更加说明了“科普”本质就是穷研究生赚外快。

媒体就是五毛党产业的中流砥柱。有了媒体的存在,一边就有人可能通过炒作来赚钱,有很多炒作公司;另一边,就有很多人可以通过当粉丝回帖来赚钱。左一边是让话题出生的阴道,右一边是供话题长大的乳房。所以媒体其实是自己给自己当妈,这叫自体受精。还有很多暴利产业其之所以能暴利决窍都是靠自体受精。

新闻理想是假的。只有留在高校的新闻与传播学院教书的人才相信新闻理想。在社会上,事情其实是这样的:你先要生存,目的是实现自己的理想,靠的是背叛自己的理想,最后等于零。

做科研也是一样的,所以不存在专家。

做网友也是一样的,他们一直在网络上实施着导致他们如此愤怒的事情。他们显示出来的特质正是他们之所以不幸的原因。他们因不幸而愤怒,结果做出了继续记他们不幸的事情。他们相信了错误的事,所以才会认为别人做这些事,他们越说,越发现人们真的做这些事,于是更加相信这些事。错误的观念一直在中国人脑中根深蒂固。

于是所谓“为民请命”之类也是不存在的,“代议制”也是不存在的。中国人一直在网上阻止这些他们另一方面很向往的东西的发生。

广州人看《钢的琴》的感受

我没去电影院看,但至少还是在优酷上付了五块钱。我觉得指责别人“不支持中国电影”的人,就好像在《钢的琴》电影里指责时代不支持那两条烟囱的人。

在我看来这个电影是关于理想的,因此就觉得很没意思。我不喜欢通过电影来完成现实中不可能发生的事情。这应该是跟“电影人”的看法恰恰相反的吧。每个“电影人”都会说“电影之所以有魅力就因为XXX”的话。而我偏偏不喜欢XXX,我不支持电影不是理所当然的么?

当然我也不能自诩我一丝都不会借助电影来完成现实中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因为我还有好多喜欢的电影来着,我喜欢看说明还是有娱乐效果,有娱乐效果的无非是完成了现实中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但是有意识地通过电影来完成现实中不可能发生的事情,还是跟下意识地做这件事有很大区别的。电影明明就假,还要“关于理想”,就无趣极了。

我有这种思想,也许是因我是广州人,跟北方人不一样。不过也不要把所有广州人拖下水。因为最近我发现广州市的年轻人越来越有“理想”了。所谓“理想”其实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所谓“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其实只是一种冲动。冲动是男人的特点。适合男人做的事情一般都是时间集中一次性高强度。那种需要长期的、细致的、修修补补的工作,男人是不爱干的,女人才爱干,例如像织毛衣。当然,像我这种男性荷尔蒙严重不足的男人专门爱干女人干的事属于有病、少数,不在讨论范围之内。但要讨论的话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我会对“理想”二字这么不屑。一般假如我这种态度被其他哥们听见了,他们都会说类似“你还是男人么”之类的话。这更加证明了,“理想”这事,跟艺术一样,纯粹是一种性冲动的衍生物。

电影的配乐中听到Lube乐队,更觉得这是一个适合拿“理想”做借口的懦夫看的电影。不知道逝去的公有制时代给这些北方人注入了什么理想,使得整个“拜金”的今天都欠了他们许多?照这么说广州作为改革开放的所谓“排头兵”还真不能当成是幸运和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