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Archives: 个人生活

与专业无关的内容。

Men in the street

我在收到了Amazon的书兼谈所谓“科普”里说,“Scott-Blair似乎很喜欢用“街男”(men in the street)来表达跟laymen(外行大众、普通百姓)差不多的意思”。今天我才知道,men in the street本身是一个惯用语(idioms)。数学家D. Hilbert说过:

“A mathematical theory is not to be considered complete,” he said, “until you have made it so clear that you can explain it to the first man whom you meet on the street.”

Laymen和men in the street都是不太礼貌的说法。比较中性的词应该是non-experts。中文对应的词也很难找。expert是“专家”,那non-experts是“外行”吧?但“外行”在中文里也有轻视的意思,叫“非专家”又很别扭。也不知道是什么心理,为啥不愿意承认“外行”,被称为“外行”感情上会受伤。我看反倒men in the street译成中文最好——“街上的人”;向“街上的人”解释你的研究;或者“在街上”解释你的研究(而不是在一个讲座上)。这样就能跳出“外行”、“内行”的二元对立,不伤害任何人,又表达出意思。这样说起来men/women in the street也挺礼貌的。

Link

Open pear review不是一个新话题。按照这个词组google一下就可以找到很多基本的网页,我就不再重复介绍了。

但我记得,这样的做法在更早的时候就已经存在。我记得看过上世纪中叶的一些论文后面会附有作者以外的其他圈内人的评价。我不知道这些评价是不是审稿意见,但不失为一种peer review。当然,今天所讲的peer review是指决定论文或申请书命运的那些。

Stoddart

刚刚出炉的诺贝尔化学奖结果,勾起了我的回忆。在这个博客搜索Stoddart,可以找到这么一段话

我刚接触科研(就是读硕士)的时候,特别喜欢看Angew. Chem.Chem. Eur. J.上面的文章,尤其是关于超分子化学的文章,膜拜J. Stoddart、G. Whitesides。同时也很喜欢看Adv. Mater.上面新奇的、“智能”的高分子体系。读博之后,慢慢看Phys. Rev.系列多了起来,GReader果断退订Adv. Mater.JACSAngew. Chem.,狂订arXiv。

硕士时代距离现在已经超过十年了。时隔十年重新看到Stoddart这个名字,我想到的尽是硕士时代的学生生活,想到当时天天看跟我的实验无关的超分子化学文献,还记很多笔记。记这些笔记的时候,往往是中午1点守着飞鸽离心机分离我的产物的时候。又想到了在宿舍用电脑看PDF的时候,用的是现在已不存在的Google Reader。又想到了在宿舍的一切生活,跟室友一起叫的外卖,抽的烟,听的歌,吃的宵夜和喝的酒。看到Stoddart这个词,以上的一切在脑中一秒钟尽数闪现。

喂,当年那个我,你知道吗——Stoddart今年拿诺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