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Archives: 个人生活

与专业无关的内容。

长春2016

说“第一次去那么远的地方”也不准确,外国有更远的地方也去过了。说“第一次去国内的这么远的地方”又很别扭。这就是长春。

飞机场之间4小时,市区各一小时,加起来6小时。以往国内出差都不超过长江的我终于感觉有点不习惯了,确实是很远,很长春。

从机场到应化所附近的酒店,楞是看不到一家麦当劳、星巴克,KFC说是有个地方远远看到了一家。还好酒店附近800米步行有一家。主要是出差多了,希望能够在不同的地方都能享受到统一标准的口味和服务质量。

出租车便宜。

店子关得特别早。星巴克10点就关了,走出来一看,所有店也都关了,包括一些看起来像是年轻人酒吧或者撸串的地方。原来想着夜宵可以出来喝啤酒撸串,看来不可行了。

国内很多普通酒店里的网络出国外都非常慢。我好多次出差酒店不是没网络,但我仍然不得不依靠4G流量。我觉得移动4G快比过电信了。

不知道为什么会议名单没我,酒店订房名单没我,通讯录上没我,也没有我的名牌,但是有我的讲课费。太好了,我可以装作没来开会,又拿了钱。

从通讯录看,这个会议渐渐是年轻老师为主了。一些我想见面请教的老前辈可能只能亲自去他们那儿拜访才能见到了。

在酒店里继续干活的阶段行成果:

QQ截图20160723004135

《羊城晚报》

搬进新家后,除了网络、媒气、水、电正常之外,还开通了有线电视和订阅《羊城晚报》。特别是后者,是像父母一样从小到大陪伴我的东西,感觉有它在才像一个家。虽然这么说,以前跟父母住的时候,其实很少看报纸,都是父母看。现在搬过来了,才真的自己翻开每份报纸逐版浏览。

亲自看了之后,才感受到《羊城晚报》的品位。虽然现在早就是互联网时代,你哪怕只上微博,该知道的新闻都能知道;但是看过《羊城晚报》之后,才能感受到其价值珍贵。

首先,《羊城晚报》有基本的操守。在互联网时代,“标题党”似乎已经成为无法扭转的行业惯性,也没有底线。这样的例子很多了。最近的一个不幸的新闻,知乎上有用户又列举媒体无赖下作的做法。而《羊城晚报》对这则新闻的报道就完全没有这种下作做法:杀害中国女留学生两疑犯落网。当你阅读到这个新闻,你看到的是三观端正的正文,同时你看不到三观毁坏的网友评论。阅读这份报纸,你形成的是客观与关怀的情绪。这本来就是新闻应该给予读者的效果。但是上网看新闻的效果恰恰相反。《羊城晚报》给我的良好印象当然不止是靠这样一个例子。除了操守之外,该报选择的一些观点也比较进步。我们国家其实仍然流行很多落后和低层次的观点。例如韩春雨的新闻,整个互联网主流就是赞颂、树典型。一旦树典型,各种夸大事实就无低线无止境了。这种做法可能是文革习惯,总之今时今日我们报道见义勇为、报道好人好事的方式仍然是“高大全”。广大网民似乎已经习惯这种假象,一旦一个人物有什么污点,就会当场反转臭骂。捧杀和棒杀的戏码天天上演,可怜了无奈的当事人。对韩春雨进行客观、务实的解读,才是对他继续正常发挥才华的最好保护。在这个知乎问题下,可以看到“头条新闻”对韩春雨的经历如何夸张。“科研欠费40万”——seriously?但是,科研圈子的本来状态,也是外人很少了解的。对科研事业的评论,无论是弹是赞都也鲜见到位的,因为毕竟有个门槛在那里。《羊城晚报》的这个评论就十分到位。该报选登这篇评论,也是彰显务实求真的追求,反对动辄捧杀动辄棒杀的落后做法。这种对现代文明价值观的追求,在被草根网民占据的中文互联网是看不到的。

其次,一份报纸除了爆炸性新闻、毒辣的评论之外,还有平静的本地新闻和副刊。这里充满了人情味和精神食粮,市井至例如天热煲什么汤,哪里有新开的料理,高雅至现代诗和散文。偶有妙文令你爱不释手,想要剪下来。这些也是成天拿着手机刷新闻所获得不到的,因为在你的手机屏幕里,这些时令汤水,远不及淫乱3P致死抓眼球。

最后,旧报纸很有用。

在ACS Axial上看到Tim Lodge的介绍

平时在ACS等网站上下文献,都是直接在大主页的快速搜索中输入卷页,去到文章的页面。刚才我是为了下载投稿格式,才会上Macromolecules的主页,发现了主编的大名写在了一个大banner里,点进去看,原来是一个叫ACS Axial的网志上的一篇文章:In the Lab with Timothy Lodge

我刚读研的时候,特别喜欢关注这些科学媒体,边看还边在博客里学着写,后来差点成为供稿人。不过再后来,在国内接触了所谓的科普,接触媒体多了之后呢,就对所有这种媒体不感兴趣了。这世上有很多不可言说的事情,才是靠人的智慧去理解、借鉴的。能够全写到教科书上的,考验的是低层次的智商。能否参透他人所不可言说的成功经验,并恰如其分地学习之运用之,才是那一小部分成功者的门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