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Archives: 个人生活

与专业无关的内容。

只选拔不培养是因为人口多

中国教育制度的设计是为了选拔不是为了培养,所以内容是不重要的,能刷人才是重要的。人太多了不可能都上清华北大。而且高校也是“优秀教育资源过度集中”,这也是只为选拔不为培养的结果。只想选出天然好的,不想在差的身上花钱去培养。你如果差,就等着吃屎吧。中国人,不平等观念深入到血液里,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只选拔不培养也不只在教育领域里实现。单位里也是只选拔不培养的。有很多单位提职称要发论文。科学网上有一个新闻里说:

其实,要评上副高职称必须发表论文,一直让32岁的齐敏很头疼。“我是班主任,每天要忙的事太多,连和我女儿在一起的时间都有限,搞学术研究根本没时间,更没法安心写论文。”

齐敏说,他们学校有的老师教学业务很好,就因为论文没发表,一直都评不上;有些老师从教学水平到班级成绩都不咋地,花钱写几篇论文,就评上了。

“没办法,现实逼着你去弄,职称跟你的工资福利待遇直接挂钩,不可能不参评。”

与齐敏遭遇不同,医生李华平(化名)能评上高级职称,多亏了“花钱买版面,登论文”。

李华平在北京某中型医院工作,中专毕业,从医十多年。“熬这么久才到了能评高级职称的时候,肯定不能放弃。”李医生说。

中专毕业,想评高级职称,必须证明毕业后专水平有继续提升到了相应的地步。现在要求发表论文,只是一种手段;不要求发表论文,总要另外要求啥。因为,像你这样的太多了,我不干脆把门关上说“中专毕业的再牛也评不了高级职称”,就已经不错了。现在的问题不在于如何正确的评价你,而在于如何把这么多跟你差不多的候选者给刷掉!

这种情况主要是国企和事业单位。自上而下色彩重。所有人都在为工资收入和将来“说好的养老保障”去迎合一个脑残的指挥棒。正常健康的职业伦理必须建立在强大的企业的基础上。强大的企业必须建立在规则和商业契约精神上。中国人不按规则办事,以为是自由,其实导致专制。中国人不爱规则办事一天,就要享受专制一天。

国羽怠赛问题

岗前培训完了之后,马上要交两个稿子,都没有松口气看看奥运。本来奥运会好看的赛事都是先开始的(跳水、体操、羽毛球)。国羽怠赛的新闻还是闹得很大,我都了解了一点。

有一种观点认为比赛规则有漏洞。比赛为了利益最大化,利用规则是无可厚非的。这就等于说,体育运动的规则制定者和参赛者,是一对敌人,要陷入道高一尺、魔高一障的无尽争斗之中。这种思维在中国人脑中是很普遍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有这么多“稳”要“维”的根本原因。中国人拿到一套规则,首要的就是研究其漏洞。近年来,“博奕”一词特别流行,用于为各种乱象正名。规则对于中国人来说,故名思义,并不是给人带来自由的东西,而是限制人自由的东西。

这种思维之所以形成,是长期专制制度培养的结果。现代意义应当是在规则制定的时候就去博奕,而不是制定好之后才去博奕。正是因为规则是拿来遵守的,所以规则制定之时才要吵得不可开交(国外议会)。中国往往规则制定的时候很和谐,其实心里早想着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了。说这是专制制度的产物,是因为长期以来,规则的制定不由得大家讨论。人们能做的只有钻规则的空子。这就造成了往往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在中国推行起来的成本代价却奇高。

国羽怠赛还有另一个问题,那就是所谓的“举国体制”问题。确实要看到,中国仍有大量的人,需要国家强大这一事实来获得好心情。中国的航天事业、中国向国外捐校车、中国要打南海之战等等问题,都是迎合相当一部分(甚至是大部分?)民意。这是关乎政治的大事。作为带队教练,我这次“出征”伦敦奥运,如何“坚决保证胜利”,是近乎要开军状令的。规则漏洞不觉察不利用,是重大失误,可以下课了。国家利益是超乎一切是非价值的——这才是最令人恐怖的一点,也是疆独藏独问题麻烦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