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Archives: 个人生活

与专业无关的内容。

入手一个小丝杆

为了拆老Rheometrics RFS的马达,今天出门买六角匙。六角匙哪儿都有卖的,但我就是愿意顺便到大德路一带去逛逛。这里是喜欢DIY的人的天堂,但是随着领近的北京路商圈的扩展,这一带很难再维持这种特色了。像卖什么“变频器”之类的门市,能交得起多高的铺租?开一个门市,灯油火腊样样是钱。所以我今天就特别留意要了好几个店的名片,怕将来这里全改成食街了,我能还找到个老广州来联系业务。而不是上网找那些什么南通啊温州啊之类的无赖小厂。

BTW,在网上看到这篇“实验室中的8种典型角色”,觉得实在经典……我去KIT交流的时候就觉得很有这种味道。我们课题组也或多或少有这些人,但都不是这么典型这么夸张。我们还有一个特色就是男女有点分开。我所在的506没有女生,504一堆女生。506和504之间虽然都欢快和谐但一般吃饭什么的都分开去。504有冰箱、微波炉,经常吃水果,506就是个空荡荡毫无生活气息但放有一个工具箱(我的)的房间,506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特点,那就是老板在506的小隔间里,所以在506相当于跟老板一间房。

所谓“重大意义”

看到晓明老师张天翼老师谈“重大意义”的话题,我不吐不快。我导师批评我这种作风说是:赚得少管得多!我觉得批评得很到位……

在中国一些话题之所以被“热议”无非缘自中国人的“酸葡萄”+“阿Q”的双重心理变态。

好吧,不搞这种“指点江山激昂文字”式的评论,老老实实地说一句:我发现推动大部分中国学生选择科学研究的动因是“有用”,而不是“有趣”。事实上只有很少数人才会觉得这一堆东西“有趣”,要不是觉得“有用”,太多人当初将不会选择他们专业的科研了。很多中国学生或所谓“青年学者”觉得忙碌完了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感到“失落”,说来说去无非是发现原来这玩意儿“没用”,证明他其实一点也不感到“有趣”,若不是以为“有用”,早不玩了,所以发现“真没用”那一刻,就感到很失落。以为什么我一年多前就说“活该”

因此就算不是因为“酸葡萄”+“阿Q”的双重变态心理,中国人喜欢热议“重大意义”至少是因为在他们心中若不是“有用”的话对自然科学根本不感兴趣。事实上自然科学对中国人是没用的,不然自然科学在中国早发生了。若不是西方的坚船利炮,中国还可以继续保持另一个五千年的农业社会。对于那之前的中国,一切都够了,不用发展了。自然科学这种西方人才感兴趣的东西,中国人一来不感兴趣,二来也对中国人没用。近代以为主要是因为怕“落后就要挨打”,无奈西方人把自然科学扩张成人类主流了,中国人不跟的话要挨打,才硬着头皮跟着的。所以当然一点原动力都没有,你还想中国人“自主创新”?扯吧!除非给钱。给钱弄出来的创新就算得诺奖也不算“自主”了吧。就算那些纯粹“自主”的“民科”们,眼睛也是盯着诸如“摘取数学皇冠上的明珠”,不是盯着真理。

很多人把“申请经费”一律称作“骗钱”,所以就很纳闷在他们那里钱除了“骗”之外还能怎么来。他们应该都属于平民老百姓立场,心里对那些三四十岁不工作不结婚啃老天天不是写写划划就是到本科生大教室派发传单妄想有一天能够“摘取数学皇冠上的明珠”的那些不洗澡全身臭哄哄的“民科”抱有“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之情——至少他们不花钱,有用没用都讨好。不像那些“官科”,花钱是实在的,一旦“没用”就让人很失落。所以说“民科”是很有土壤的,不光“民科”有病,大部分平民百姓都有病。

国外申请经费也需要吹嘘“重大意义”,这一点上中外区别不大。区别巨大的是在于这种做法的目的。在国外,科学家本身对自己的研究抱有兴趣,就是缺钱。国家要是不拿“重大意义”这一条管住这帮人,任由这帮人自娱自乐的话研究主题指不住会偏到火星去。所以人家外国大摆“重大意义”的大道理也不愁出不来“创新”。中国就恰恰相反了。根本没人对科学研究抱有兴趣,因此关于“重大意义”的大道理是充满了真情实感的,不惜花大钱去贿赂大家违心地搞科研。否则别说天宫一号,连自宫一号都出不来。在中国,除了“重大意义”就啥也不剩了,所以高铁要追尾。

说中国人双重心理变态已经够客气的了。我还差没说中国男人普遍阳痿因此爱面子呢。中国文化主要是中国男人的文化。中国女人一向没有发言权,其实中国女人才是华夏这一劣等民族少数具有天然优势值得发扬值得骄傲的东西,可惜被一堆阳痿丑男压迫了五千年,把心理都压变态了,所以出了很多郭美美。

有独立之思想还得装着贴近人民群众是文革余怯作怪

我这个人特别讨厌所谓“接地气”、“草根”、“调侃”、“娱乐”的所有东西,有一句特别恶心但又特别适合我嘴巴的话是你们这些人早已“自觉放弃高雅,彻底拥抱低俗”。这不是我的词,是《南京!南京!》的导演的词。他说出这句话来的时候我自己都恶心到“靠!”结果我发现我越来越频繁地需要这句话。

你只要上上科学网看看那些游客评论就知道我们可爱的人民群众都喜欢什么样的知识分子。现在他们不敢说“知识越多越反动”了,但总觉得人家读书多自己就矮三分很不爽,非要点出人家的臭处以便自己卑微的、碌碌无为的人生突然变得伟大而闪闪发光。于是无非还是换着角度去说“知识越多越反动”。例如说那些“科学家”拿钱不干事是蛀虫。他们经常拿“美国科学家”——尤其是诺奖得主之类那种他们以为很“安全”的权威来反衬“中国科学家”,但他们的主要目的还是为了千方百计地证明“你算老几”。他们此生无缘亲历学术圈,但平时却很细心地收集一些别人对学术圈的评价,然后到处人云亦云“点评天下”,凡事泛泛而谈,自以为此话一出便“一锤定音”,以获得一种“指点江山”的虚假的自尊心的满足。

不要整天说文革是毛泽东发起的。文革实际上就是农民发起的。文革时期最高兴的就是没文化的人。文革结束,平反冤假错案的时期最失落的也是没文化的人。现在没文化的人已经失落到极点,幸好有了网络——主要是有了网吧——他们才有了发泄的地方。所以中国网络为什么有如此这些般特点,是由于中国特有的历史文化造成的。国外没有这样那样的近代史,也没有什么“文革”和“改革开放”,人家的网络所以就不一样啊不一样。

中国百姓是被专制惯了,苦难惯了,一向求他人打救。人家佛教在印度是叫你去救他人,叫你去当菩萨。结果到了中国却变了大家求菩萨保佑。中国老百姓是不愿意入地狱的。已经在地狱了,正求人打救呢。你叫中国老百姓去救人?“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近代以来一直都没人帮中国老百姓“转型”。现在还是一堆农民,天天盼着“救世主”,思想还停留在中世纪,活得不爽就指望改朝换代,活该继续被专制。

说没文化的人接受不了文化人叽叽歪歪,这本是自然。人家正常的社会是由文化人统治的,必须先“充分说理”再“民主选举”,根本容不了没文化的人插嘴——懂“充分说理”的已算文化人了。中国不同,“农民兄弟”翻身做主人了,没文化的人要踩在有文化的人头上了,有文化的人要讨好没文化的人了,情况当然不一样。君不见现在各行各业都是由不懂的人领导懂的人。做领导的一方面离不开人才,一方面又忌防人才;人才们一方面要注意展露能力不能被认为是废才,另一方面更要注意不能过份展露能力以免遭到打压——尤其是要搞好领导的关系,照顾领导作为没文化人的情绪,千万不要让自己的专业气质伤到领导的自尊。

在科学网上,也有很多所谓“博主”特别讨好没文化的人,特别照顾没文化的人的自尊,说没文化的人爱听的话,攻击没文化的人讨厌的人,自觉充当没文化的人的文化代表,争取一些人气。这不恰恰是文革里某些没骨气的文化人的典型求生之道么?文革时期有骨气的文化人反正都死了,活过来的就是只懂这一套的文化艺(伪)人,让这些文化艺(伪)人留下来活到二十一世纪还上科学网写博客,这才是最大的“冤假错案”,有待平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