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ly Archives: October 2008

Prasher拿不到奖,Chalfie什么感想?

今天才看到13号在Nature News上的Chalfie专访。我首先关注的就是他有没有提到Prasher。因为,你如果过份赞美Prasher,就好像你不该拿奖似的;但如果你对Prasher稍有贬低,那人家就马上说你背信弃义。但是Chalfie的回答很好。原来不光Chailfie发Science的时候署了Prasher的名字,就连钱永健发Science的时候也署了Prasher名字,大家都尊重Prasher。问题是Prasher现在很穷,而且也该得奖。总觉得这件事情很遗憾。

这篇专访另一个好玩的地方是,最后记者习惯性地问了句“What’s next for you?”,Chalfie说:“The funny thing is, some people ask: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now? But this was an award for something that we published 14 years ago. We’ve been doing quite a lot [since then], mainly looking at mechanical sensors on the sense of touch and trying to understand how that’s transduced.”

文章的第N作者的贡献是一个关于N的级数?

上一期的Science才发表过一篇关于不同高校合作科研的问题(见俺编译的新闻《〈科学〉:高档次研究来自于跨校合作》),这一期的Science又出现了一个豆腐块儿(Science 2008, 322, 371),提倡文章的署名作者对文章的贡献要进行量化。

我在前面的一篇博文里已经喊过了“量化!量化!量化!”,现在果不其然,为了解决科研的合作化趋势所带来的“共作者”(coauthor)伦理危机,作者提倡量化了又。这是这个豆腐块好玩之处之一。

这篇豆腐块的好玩之处之二是,它开头引用了一篇N年前同是发表在Science的,直到今天为止被引用数为零文章。这篇实现了“零的突破”的文章的观点就是“署名作者超过三个的都必然是不合适的”。这样开头,隐含了太多irony,所以好玩。

第三个好玩之处的是,这篇豆腐块的作者提出了一种量化的方式,就是所以第N(N是自然数,N>1)作者的贡献是第1作者的1/k,这样的话,可以容许一篇文章有任何数目的作者,并且所有作者的贡献和总是1。尽管我自己还是搞不清楚这里面的数学,但是根据那幅插图,这不是一个关于N的级数么?这个级数当N趋于无穷时收敛于1。这样想法真好玩!

原子论

在西方文化,一般认为原子论源于德谟克利特(Democritus,约460BC-约370BC)的学说。我国的学者也很喜欢说墨翟(479BC-381BC)提出了原子论,这样就“人有我有”,引以为豪了。事实上,在世界观层面上的原子论,只是认为万物最终会达到一个不可再分的极限,也就是说,是离散的。它的对立观点就是万物是连续的,可无限细分的。谁只要是世上第一个涉及到这个问题,有50%的机会他会是原子论者,这有啥难的。

正如墨翟在哲学上很难跟其他诸子处于同一地位一样,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也不是什么主流。后来的亚里士多德(Aristotle,384BC-322BC)就在自己的著作里反对了原子论,其前提是“大自然厌恶真空”,而在原子论观点的自然推论是,原子与原子之间的空间是真空:既然万物都是原子组成,那原子与原子之间如果有任何东西,它必然属于“万物”。关于“大自然厌恶真空”的准确理解,建议大家参考我以前的一篇关于真空文章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