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ly Archives: March 2009

最近的工作

很久没有更新了,不是我没有idea,而是好的东西都要暂时先藏起来。

现在我正为《新知客》杂志撰写专栏,很多博客题材都有可能成为被采用的稿,所以在见刊前我不宜把这些题材放在博客里。等过几个月,我有一堆被弃用的idea了,就会陆续放到这个博客上来的了。

这段时间我每天都四点才睡,上午LAOS的文献(就是我个人主页上那堆彩色环图片),尽快要写一篇综述给老板。昨晚老板请吃饭为将要去GIT做exchange的胡小波饯行,回来之后他跟我说:“现在你比我是专家了。”搞得我好一阵子缓不过神来。这种非同小可的鼓励只会让我更加警醒,认真把事情做好。

而每天下午则要做实验,这学期要带一个本科毕业设计,一个女生。刚进实验室,任何事情做每一步都要教,我的嘴巴就得不停地唠叨,喉咙这几天都有点吃不消。

至于晚上,则要做跟出版视有关的事情,现在最紧迫的就是给科学时报做何老博文的翻译工作,催得很紧。其次就是仍然要保持读新paper和网上科学新闻,以便保持写博客/专栏的灵感,不能等到每个月的deadline才勉强凑一篇。现在还好,有好几个idea都在脑中放着,范编辑前段时间还亲自打电话来提示我可以多写点我专业的东西,以至这段时间我一直在想这个高分子链的非线性流变行为能不能以一种很八卦,很有趣的形式写出来。至于八卦型的题材,我以前写博客的时候倒是积累过很多奇奇怪怪的化学家秩事,完全不愁没题材,愁的主要是没时间。眼看着明天就是7号了——哦不对,应该是今天。睡一觉之后,我要先赶两篇稿给范编辑,再去干其他的事情。

我真的是专家了吗?

杨学明参加Nature博客访问

杨学明算是化学界的新星了,大连物化的,去年刚发了篇比较影响的Science。我在中科大上暑期班的时候听过他的课,虽然什么都听不懂。其实暑期班有一半的课我都逃了或者睡了,听过课的老师可能说算缘份。Nature的化学博客The Sceptical Chymist的招牌专访系列Reactions刚刚给他做了一个

我之所以很留意这个专访是因为它设置的每条问题都非常符合我的兴趣:

  • What made you want to be a chemist?
  • 阅读各化学家对这个问题的答案往往能了解到吸引一个人走上科学研究,而且特别是化学研究道路的多是一些什么因素。

  • If you weren’t a chemist and could do any other job, what would it be – and why?
  • 这个问题历来的答案表明,化学家是一个多才多艺的群体,有懂音乐的有懂画画的,总之懂什么的都有。如果这个世界只剩下了一群化学家,可能社会还是仍然可以正常运作下去。

  • How can chemists best contribute to the world at large?
  • 这是一个非常宝贵的问题。真正的科学家——而不是那些科研技工们——除了从事各自的具体研究之外,都会有着一个对本学科的理想性的理解。但是长期以来我只知道我的理想,不知道 辈们是怎么想的。在现实中也很少就这类问题跟导师或其他前辈交流。通过这个问题的答案可以很好的了解不同的化学家对这一学科的期望和信念。

  • Which historical figure would you most like to have dinner with – and why?
  • 对这个答案的回答也是五花八门,尽管多数是一些具有人文价值的历史名人。这也体现了化学家们在精神上有哪些崇高的追求。

  • When was the last time you did an experiment in the lab – and what was it?
  • 呵呵,虽然现在的科学家都是当导师,不直接操作实验,但是看看他们最后做的是什么实验至少有“八卦”的意义。我想,化学家们都会很怀念实验室的孤寂岁月的。

  • If exiled on a desert island, what one book and one CD would you take with you?
  • Books and CDs几乎就能概括我所有的业余消遣了。所以作为我个人我当然也想知道这些科学家们爱看什么书,听什么音乐。

杨学明的回答也是十分有个性的。他想跟邓小平吃饭(这在之前外国科学家的访问中是从未出现过的人物,出现最多的是基督和爱因斯坦),爱听二泉映月。至于其他几个更严肃的问题,大家可以自己去那个博客上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