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ily Archives: 2009年8月31日

科学的国界

ResearchBlogging.org

Science最近一篇社论讲到了发展中国家学术期刊的利用和传播问题。里面提到来自非洲许多研究工作引用的都是非SCI索引期刊——即他们本地期刊。中国在这方面已经超越了发展中国家的界限了,显然,来自中国的许多研究工作引用的文献绝对是清一色SCI。因此这篇针对“发展中国家”问题的社论,从头到尾就没拿中国说事。对于非洲国家的情况,人们尚且能够得知他们有一些本地学术期刊。但看来自中国的研究论文,你甚至无从知道中国也有自己的学术期刊。

当然,偶尔,我们还是会看到一篇国外作者的JACS的文章中,引用了一个叫Progress in Chemistry的期刊论文,初入化学研究之门的学生也许搜半天才发现它是咱们国家的《化学进展》。我所在的研究领域还有一个Acta Polymerica Sinica——《高分子学报》。我相信,如果中国人投出去的文章,通篇在引用类似Progress in Chemistry、Acta Polymerica Sinica、Chemical Journal of Chinese Universities这样的别人闻所未问的期刊,Google一番被引到一个充满方块字的网站,且最终就算找到了文献也只能看语法奇异,信息残缺的abstract,审稿人会不会直接懒得细察直接斃掉?

关于各种上层建筑,都似乎可以套用一个句式:xx无国界,但是xxer是有国界的。例如,音乐无国界,但是音乐家有国界。我一直认为是扯淡。正如我也同样认为无国界医生和无国界记者很扯淡一样。一样东西有没有国界,是政治问题。如果政治成问题,什么东西都必须讲国界,管你是音乐还是新闻。

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科学网上讨论过一阵子国内学术期刊的问题,并同时牵扯到很远的其他问题,例如我们为什么要把文章投到外国期刊上面?除了因为升迁标准,以及所有Publish or Perish所概括的那些原因,有没有什么理想化的、原则性的、关于科学的理由?

德国老刊physica status solidi的编辑,意大利人Matteo Cavalleri,做了一个PPT叫How Journals Work(见我上一篇文章),里面有一页讲Why publish,举出了以下几点:

  • Fame
  • – Recognition by your peers

  • Fortune
  • – Promotions

    – Grant applications

  • Establish precedence
  • Responsibility
  • – Taxpayer-funded research

Fame & Fortune被列为首要原因,实在是诚实,但是这不利于某些人占据道德高地。还有一条原则性理由,Responsibility — Taxpayer-funded research。这说明科学研究是有国界的。很明显,美国纳税人没有赞助中国科学家的研究课题。(当然,我是经济学白痴。也许考虑一下什么石油或者外汇储备之类的东东,美国纳税人还是赞助了我们?)所以,如果道德高尚者如我,不求名与利;但我又不是如此之高尚,以至无偿为外国人贡献科研成果的话,我完全不应该把文章投到国外期刊去。如果一个人把文章投到外国期刊,他就是求名求利,或者崇洋媚外,总之不是好人。

在那个PPT同一页还有这么一句话:

If your research does not generate papers, it might just as well not have been done.

这句话也是很令相当一部分人不解的,这部分人很鄙视“发文章”的行为。他们认为,没用的垃圾才拿去发文章。有用的东西应该变成钱,而且最好是变成他们的钱。任何东西如果没有变成钱,在他们看来都无异于垃圾。他们认为,科学研究之高尚,切不可被“发文章”这么低俗的行为玷污。他们之所以认为“发文章”低俗,是因为这种行为标志着自命不凡,违反了我们中国人中庸低调,隐居山林的知识分子图象。哪怕你“很有知识”,只要你竟然“发文章”,那你就不是崇高的知识分子。古代的崇高知识分子隐居山林,如果没有山林,那也要大隐隐于市。现新中国的崇高知识分子,要为人民服务,或者说具体一点,要为人民的温饱服务,例如那个研究杂交水稻的人。

因此,学术期刊在中国被认为至少是为低俗的行为提供空间场所,如果不是为腐败提供场所的话。国外学术期刊不受咱们管,人家兴旺咱没办法;但国内学术期刊咱们老百姓是死都不会支持的——学术期刊不是什么好东西!什么是好东西?杂交水稻。因为,杂交水稻让我吃上饭了。就算给我一篇Nature又有何谓?

不如换一个比较正面的角度去说事。例如,假如我们要支持重视国内学术期刊。我们把研究工作发表在国内学术期刊,同时在论文中引用国内学术期刊。如何?

先说把研究工作发表在国内学术期刊。我们为什么不这么做呢?因为它们不是SCI,而升迁需要SCI。这是一个不利于某些人占据道德高地的理由。同样要问——有没有原则性的、关于科学的理由,让我们不得不把工作发表在国外期刊呢?我能想到的一个理由就是中国没有高水平的同行评议。之所以要找高水平的同行来评议自己的工作,是为了学习和提高。是的,发文章就是一个学习和提高的机会。能给牛人看,当然就尽量给牛人看,而不是给菜人看。所以要发国外去。

再讲在论文中引用国内学术期刊。我们为什么也不这么做呢?不谈低俗理由,从原则、理想上讲,同样是因为国内学术期刊水平低,低在它们同行评议水平低。国内外的科研工作者都不相信中国级专家同行评议下的产物,而更相信国际级专家同行评议下的产物。同行评议有很多缺点,导致我们有所顾忌,有所选择。

因此,如果中国学术界一直很菜,国内学术期刊是不会有任何好局面的。不光学术期刊,科普、自主创新等学术研究的“下游”领域都不会有好局面。现在,我们有很多菜人,还并不认为需要跟牛人看齐;而是希望国家能体谅他们的菜,允许他们的菜。我不知道为什么他们说得出口,还理直气壮。

因此,更不用提把我们的基金申请、实验室评级等事情拿给外国人去评议了,就好像冰岛意大利所做的那样。对堂堂中国来说,让洋人来决定我们的饭碗?是决对咽不下这口气的。

Gevers, W. (2009). Globalizing Science Publishing Science, 325 (5943), 920-920 DOI: 10.1126/science.1178378

纯转载

有相当一部分人的博客经常转载网上的东西,而且专门转网上那些“转载”味最浓的东西。今天,我也不得不转人家的东西。因此在转之前,必须研究一下这种“转载”做法背后的心理是什么。

我曾听说一些ZZer(ZZ是转载的公认缩写)说,他在网上看了一样东西觉得好,就放在自己博客里。这是一种把博客当私人收藏夹的行为。

但是最近科学网的“王汉森”,一个一直不管科学网的“天下大事”,默默地在自己博客里转载最网文最网文的网文的资深ZZer,就因为另一个人指出了他经常转载,而变成了含怨不得昭雪之人,原创剧增(多为申冤)。有趣的是,最近他的一个G点是科学网编辑在主页屏弊他的博文。我就纳闷了:假如他转载的目的只是为了作为自我收藏,为什么又要科学网主页显示和推荐呢?这说明,尚有另外一种ZZer,它转载不是或者不光是为自己收藏之用,而同时是要给读者看的。

转载过来给读者看又是一种什么心理呢?我好像也听到过一种解释,那就是在网上看到的东西,觉得好,于是转过来分享。这个“分享”一词很有文章。事实上网民的行为之中是有很强大的“分享”能量的,校内网之类的中国网民聚集地,无不把“分享”的按钮到算乱放。网易新闻的每一篇下面有一个Button,一click你的博客就多一篇东西了。这在很多Web2.0 IT学家那里还被称作是一种“放大器”,很被高看。正是这种行为,使得人肉搜索成为可能,造谣也变得很容易。说一句逻辑不通的话,然后结尾加上“发十个群以上你妈妈长命百岁”之类的做法非常受欢迎。我认为,之所以有很多人这么做,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因为这是平民的信息渠道,有了这些行为,这些平民百姓自欺欺人式地感觉他们也神通广大了。第二个原因,是因为他们不以脑残为耻。平民是不以脑残为耻的,因为他们有人气力量。一件事脑残,做的人多了也就不脑残了。一句无论多么脑残的话,只要他成功的实现“发十个群以上如何如何”的效果,就会变成真理。

以脑残为耻的人,是很难做出“人云亦云”这种事情来的,因为这种做法本身就标志着脑残。如果要求每篇转载都过一遍自己的大脑,靠谱之后再转,那转载文章数就会马上减少。因为有太多的信息我们不了解,很多文章我们自己没办法保证其不是脑残文。假如以脑残为耻的话,我们是不敢乱转人家的文的。

但是,以脑残为耻,仍然可以转载相大数量的文章。因为他们不以Old为耻。你说一句“oooooold!!”他们根本不在乎。只以Old为耻的人,又会热衷于转载各种新出现的脑残前沿文。所以,那些只搞原创的Blogger,都是既以脑残为耻,又以old为耻的人。

当然,以什么为耻是一个问题,他实际上是不是又是另一个问题。我以脑残和Old为耻,但也难保我转的以下东西不是又Old又脑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