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发表在J. Mater. Chem.上的文章,黄原胶用离子液体溶胀,除了具有高弹性的力学性能外,还出现离子响应性的可逆相变,热响应的形状记忆等现象,于是发J. Mater. Chem.。这些性质,全部都能用很简单的方法展现——仅仅是展现而已。照我看,抱着科学研究的态度,应该做个SANS或者SAXS看看凝胶里面是什么交联的什么网络,拉伸的时候什么先取向什么后取向,是什么微结构或动态过程贡献了宏观的高弹性等等。因为你不能助长一种心态,那就是科学研究就是碰运气。我发篇文章完全靠的是碰——黄原胶用离子液体溶胀一下,谁碰上了都懂写这篇J. Mater. Chem.嘛。但是要求阐述其网络结构和拉伸诱导取向,就需要基本功。你不能助长一种让大家苦学的基本功变得毫无意义的风气。所以没有提出和解决基本问题的文章,不应该上档次。
可是现在的风气恰恰就是这样,发文章只要多沾上点时尚元素的边儿就行了。你看这愁眉苦脸,又离子液体,又凝胶,又高弹性,又可逆相变,又形状记忆,可惜都不是什么很新很sharp的边了,因此发个J. Mater. Chem.也差不多了吧。有一次开组会,那个同学讲的那篇paper,老板在那里数了好几个什么graphene,蛋白质,肿瘤等等说出来八杆子打不着的点。结果发ACS Nano罢了(才IF7)都够不着Nano Lett.了!Nature Nanotechnology怎么才能发上去呢?
说这些其实俗得很,但是很难说就完全没有这种现象。要真正研究清楚一个问题,体系要理想均一,仪器要准确,重复好多次,细节问题一大堆,最终结果,也许也就一两篇文章罢了,做个三五年啊。相比较下,我老板去年做到了平均每个月一篇——否则干什么吃啊。只会有人请你解决生产问题,没人请你解决科学问题。除非你带个973吧——也都被大人物分完了。
所以,你会发现,有好些中国的中青年研究者,搞个五颜六色的球状物沾上点各种边儿,发Angew. Chem.搏上位。我鄙视这种文章“没有科学问题”,我老板倒很虚心学习,每次都以很肯定的态度总结道:现在就是这些能发文章。
Izawa, H., Kaneko, Y., & Kadokawa, J. (2009). Unique gel of xanthan gum with ionic liquid and its conversion into high performance hydrogel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19 (38) DOI: 10.1039/b916864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