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ly Archives: January 2011

将来不少土博士会去当民工

很多人一辈子之所以碌碌无为终成社会低下层就是因为他们对自己太好,尤其是对自己的自尊心太好。例如科学网上面的那些读者。王鸿飞老师说不少土博士在做本科以下水平的工作,同一事实国内不知多少人早就抱怨过了(例如这个)还一致叫好。本来是比较“政治正确”的事情,但是由一个一向“损害土学者福祉”的、从“吃里扒外”到“吃外扒外”的王鸿飞老师来如此评价土博士,从文后的评论来看就“政治错误”得很了。在中国,你一边说1+1=2会有少先队员送花给你,另一边要是说2-1=1城管给你逼自焚死。大家都是“读死书”而已,并不真懂“算术”。

话说90%的评论无非围绕着“职业无分贵贱”这个point,但职业无分贵贱不等于教育资源就要任由浪费。博士去扫地当然没什么不光荣的,问题只在于不“市场经济”,这是个资源配置合不合理的问题。

但是说实在话中国的土博士也干不了本科以上水平的工作。我现在就不时干高中生水平的工作。仪器坏了我都试着拆换,我懂拆换的程度基本上属于高中物理课电子实验的水平。让我做这个还算可以做到,要我发的paper能报道解决问题的工作,我还做不到呢。我身边的同学基本上连拆装仪器都不愿意干(他们也许并不是不懂)。我试过向他们提议,他们的课题有些问题可以通过改仪器或者搭仪器解决,他们听了都认为这是go too far,笑笑说算了。

所以说不少土博士在做本科以下水平的工作的确是事实,问题在于原因。我觉得原因倒是合理。因为中国这几十年发展基本上都拣容易的来,难的都在原地踏步甚至倒退。例如GDP上来了,环保原地踏步或倒退;扩招了师资原地踏步或倒退;你说想增加“高学历人才”,有啥难的?教育部多发点学历证明就行了呗。你再发的话现在的民工都能倒到博士学历。到时候博士还不止去做本科以下工作了,直接当民工了呢。所以整件事情并不是先有博士再让他干本科以下的工作,而是先有本科以下水平的人你硬给他发博士学历。

只有反华人士才会抓住反美来说事

其实愤青都是相似的,无论是美国反华愤青还是中国反美愤青。中国亲美愤青常常用于嘲笑中国反美愤青的说词就是:中国反美愤青整天拼命渲染美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否则他们的各种主张就失去任何前提了。事实上的确对于一些主张过于激进的反美愤青,确实要把美国准备打中国来作为前提。因此他们恨不得把美国所有小举动的解读都往“遏制中国”这个方向靠,哪怕就算美国要“遏制中国”也未必会落实到这么鸡毛蒜皮的小事上。倘若没有反美思想的话,没必要抓住各种最细微的事例来强调“美国亡我之心不死”。毕竟就算是最激进的反美人士,也一定要强调是因为“美国想打中国”他们才反美的——否则他们其实是热爱和平的。他们不敢承认自己是主观上看美国不爽,美国没啥错但就是要反美。因为这样的话他们就会失去支持和喝彩了,就会被孤立了。

同样的,反华人士也是一样的。他们当然不会说自己是存心颠覆国家。所以他们也需要抓住任何最细微的事情来强调他们得以获得道德合理性的那个point。

所以,听到Lang Lang在晚宴中演奏《我的祖国》的钢琴改编曲之后,大吵大闹的其实都是反华人士和反美人士。反华人士说这你瞧,中国崛起是危害和平的,要来报仇的,所以早跟你们说了要遏制要遏制你们不信!反美人士就说,曲子选得好,这是对亡我之心老不死的美帝最好的警钟!

不带着反华或反美思想,真的很难从这首曲子里解读些什么。反还是不反都是人的动机,只能通过自己承认来获得确证。只要人家一天不承认,你只能停留在猜测。现在Lang Lang否认是为了反美,你还能说啥?再说就是违反逻辑的事情。

例如,你可以用“不管你是否承认”开头说一大通话:

不管你是否承认,Lang Lang此举使他马上成为了中国国内的反美英雄。

类似这样的话我还可以编出很多来。做五毛党还是做美分党其实都并不需要太高智商,只要抓住绝对善恶标准和阴谋论就永远不愁没有市场。

The statesman must think in terms of the national interest, conceived as power among other powers. The popular mind, unaware of the fine distinctions of the statesman’s thinking, reasons more often than not in the simple moralistic and legalistic terms of absolute good and absolute evil.

Hans Morgenthau and Kenneth Thompson, Politics Among Nations, 6th edition (New York: McGraw-Hill, 1985), p. 165

最近在Google朋友圈里看到有人转的一篇文章(个人博客)亥春三案

作者举的例子都还可以,但作者想要charge的罪名太大。说实在的,任你举十个、举一百个例子,都无非是“举例”。只要是“举例”,你就很难说不是“个例”。有人跟我说了,要讲媒体行业的不是,你要拿出统计数据来。光举例,你只能就事论事,而不能上升到“中国媒体的黄昏已至,媒体又如何能自救呢?我们拭目以待”这种高度的。

而像作者所举的这种不干不净的勾当,是绝对不会自动记录在案,根本就无从统计。因此,这种罪行被告一天不亲自认罪是永远定不了罪的罪行。只要一杆子打不倒一船人,船上那些该打的人就可以继续逍遥“棍”外。吹咩?

打击媒体人,很可能会被对方反咬一口,说你危害言论自由,是专制走狗云云。媒体无非是假“言论自由”这个政治正确的虎之威的狐。没有枪杆子的势力,基本上都只能靠狐假虎威生存,媒体是一例,美分党也是一例。最终的斗争,只会是枪杆子之间的斗争。其他神马都是浮云。

再谈流变学和高分子物理的书

昨天收到阿典发给我邮件,说寒假想看点高分子溶液和流变学的书,希望我推荐几本入门的书。于是我又翻了一变我手头上有的电子书都有哪些,同时自己也进行了一些总结。

研究生阶段通读一到两本经典是十分必要的,在国外据说还是起码的。如果希望国内博士毕业的水平能够跟国外的毕业生平起平坐,除了博士期间做出一些solid的工作(发表有代表性的几篇paper)之外,读过一两本经典读物也是另一个评价的方面。我到现在为止没从头到尾读过一本书,十分惭愧,想现在开始。于是前段时间我对我手头上的书也选择过一下,同时问过几个老师和前辈的意见。

我在以前曾经谈过对几本流变学的书的认识,但跟现相比,那时候的见识当然不够广。依我目前的水平和兴趣,主要想从实验流变学切入目前热门的软凝胶态物理研究,并在此过程中加强数理基础。在这个大方向上有两个选择,从流变学的本构方程开始深入,着重加强连续体力学的基础;另一个是从高分子溶液理论或者胶体溶液理论开始深入,着重加强平衡态与非平衡态统计物理的基础。目前由于时间关系我把其中一个做好就已经不错了。依我现在的认识感觉如果希数学牛一点的话,往流体力学方向靠比较有锻炼效果;如果是想凑目前软物质物理学研究的热闹,把统计物理搞通则比较实用。

我花了一点时间把流变学的知识体系,以及它与连续介质力学、统计力学的关系作成了一个图表,同时把一些经典书籍的覆盖面标示了出来。点击这里打开新窗口查看

以下推荐一些书。其中一些是值得通读的经典(打了下划线),剩下的是作为辅助也很有价值的书。

高分子溶液方面

Modern Theory of Polymer Solutions (Yamakawa)

这是经典,不作正面介绍了。它的好处在于数学推导清晰简单,有光散射和粘度实验的内容,适合通读。

The Theory of Polymer Dynamics (Doi)

此书比Polymer Solutions那本书旧一点,内容只局限在理论。但是数学推导主线明确。该书先从一条链的统计讲起,然后分为柔性和刚性链丙大块,每一块分别从稀溶液讲到浓溶液。与Yamakawa的书相比,Doi这本书增加介绍柔性链的浓溶液和刚性链的知识,值得通读。

Polymer Solutions — An Introduction to Physical Properties (Teraoka)

从一条链的统计开始(高斯链、真实链)讲到平均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再把链放到溶剂里(高分子溶液),分为稀溶液和亚浓溶液两大部分。知识体系非常经典,而且结合介绍了光散射和粘度实验方法,作为建立知识体系适合通读。但是我没有读过,不知道它数学推导有没有Yamakawa的收清晰。作为熟悉数学物理方法不一定适用。

Physical Chemistry of Polymer Solutions — Theoretical Background (Kamide and Dobashi)

这本书把学习高分子溶液理论所需要的基本物理公式推导以习题与解答的形式收集起来,是学习高分子溶液物理的数学伴侣。ScienceDirect.com上有电子书版。这本书可以作为读Modern Theory of Polymer Solutions一书的辅助资料。

流变学入门和流变测量学

A Handbook of Elementary Rheology (Barnes)

对于流变学刚入门的人,对于一开始就大量出现的粘度、剪切速率——包括它们的字母(ηγ̇)、下标(ηspηaη)、单位(Pa⋅s、s-1、dyn⋅cm-2、cP)以及作图方法(logη – logγ̇、 logη – logσ, logσ – logγ̇)——感到陌生和混乱。但由于这些小问题专门认识起来又十分简单,因此也没有哪本书花很大的工夫去帮助读者记忆这些基本语言。这本书在介绍这些基本知识的时候除了作出所有书都有的定义之外,还给出了一些有利于加强感性认识的材料。例如,实际生活中的流动现象(如粉刷、搅拌、咀嚼等)所对应剪切速率范围大致多少。,同时示意图的数量也比较多,一个问题不惜用两到三个图来说明。

在初学者的印象中流变学就是指在旋转流变仪上做的实验。而如果一开始就从本构方程的建立和应用开始又太过高深(吴其晔老师的教材和Bird的书即属此类)。这本书的另一个好处在于作为入门级别的读物就一次性展现除了简单剪切之外流变学研究感兴趣的其他各种流动模式,包括能用于粘度测量的几种流动方式。本书还有其他特色内容,例如流变学测量时的仪器设计、取样、校正和误差分析、常见假象以及流变学实验室的建立和维护,流变学研究的主要文献来源(主要期刊和经典教材)等等。

A Practical Approach To Rheology And Rheometry (Schramm)

专注于流变测量的表征技术。如何用流变仪来科学地表征样品的弹性、粘度、触变性等等。这本书有译成中文的版本,书名叫《实用流变测量学》。

Viscoelastic Properties of Polymers (Ferry)

虽然也是长期以来的经典,但是对于初学者而言不太适合,因为其体系比较零散和陈旧。我个人认为此书现在仍然比较突出的内容是流变测量学。该书仔细地区分了从比较软到比较硬的各种材料的表征方法。但是有些实现手段已经比较过时。至于该书的其他内容,并非非看此书不可。

The Structure and Rheology of Complex Fluids (Larson)

对于现实中遇到的各种非牛顿流体,例如聚合物凝胶、生物凝胶、悬浮粒子体系、乳液等等,非常需要一个走马观花,从实验到理论的全面介绍。当然,很多这种实际材料的结构理论是很粗浅和松散的,但是却仍然被各种研究论文所采用。因此了解一些这些jargons和上下文是有好处的。Larson的书由于所介绍到的材料,至少在理论上介绍了胶体的物理(例如DLVO、静电相互作用等)、玻璃化转变(包括分子的和胶体的MCT)、凝胶化的渝渗理论、聚合物溶液的分子理论(Rouse、dumbell、reptation)等,是目前软凝聚态物理热门研究的知识贮备。数学不多,适合通读。

本构方程

Dynamics of Polymeric Liquids (Bird)

这部流变学的圣经我就不做正面介绍了。在初学者的眼中,哪本书是经典,都是听别人说的,因此还是怀怀疑疑。加上Dynamics of Polymer Liquids是个大部头,从头到尾都是数学。如果花了很长时间啃完之后,觉得其实也不那么经典,那岂不吃大亏了?所以我在这里提供一些有助于做判断下决心的信息。我的导师童真教授向我推荐这本书,郑融教授也曾经写过文章介绍过这本书。他说:

许多读者称这本书是流变学的“圣经”,这不是说它句句是真理,更不是说它神圣不容怀疑,而是形容它追根溯源、由浅入深,与“圣经”从“创世纪”写到“启示录”有一比。它兼备教科书(textbook)和专著(monograph)的特色。初学者可从中读到入门所需的基础知识,专家也可从中获得一些有益的启示。……

一本新书,上了畅销榜,背后很可能有商业运作的因素。一本旧书,尤其是科技书,如果几十年后仍然被人们使用着,便是真正值得放在你的私人书架上的书。你甚至可以从那饱经风霜的书页中,体验作者的治学精神,让你稍微有些浮躁的心沉静下来。

至于书中的数学,我认为是可以不通过其他数学辅导书的帮助就能读懂的。因为原书的附录已经有非常详尽的向量和张量数学。对着附录来看正文就可以慢慢地看下去。因此虽然全书从头到尾都是数学,也不会令人感到无助。如果确实有困难,还可以通过以下几本书来辅助一下。

Constitutive Equiations for Polymer Melts and Solutions (Larson)

这本书是专门讲本构方程的,可以作为Bird的书的补充,而且是重要补充。例如,基于reptation理论和Doi-Edwards理论的本构方程、更丰富的Nonaffine模型等等。一些文献中常见的名词如BKZ、PTT等,在Bird的Dynamics一的目录中没有明显给出,但在此书的目录中可以方便地查到。此书还比较了各种本构方程的优劣。至如溶液方面,此书的补充主要在于液晶方面。

Understanding Viscoelasticity — Basics of Rheology

这本书可以用于打张量数学的基础,可以说是连续介质体力学为流变学的一个简化。在各种张量的基本知识介绍完结之后,该书着力于从实用的角度指读读者如何构建一个本构方程。例如坐标不变性原理、局部作用原理等基本原则、各向同性体、简单流体、不可压缩性和记忆效应的引入等等。这本书可以作为读Bird的收的辅助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