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ger T. Bonnecaze, & Michel Cloitre (2010). Micromechanics of Soft Particle Glasses Advances in Polymer Science : 10.1007/12_2010_90
这是Adv. Polym. Sci.尚未组版的一篇综述,但里面却有很多原创部分。从文章标题上看,是要总结最近热门的软胶体玻璃体系。但是在文中,作者提出了一个简单几何与力学模型,一统微凝胶、乳液、星形聚合物、嵌段共聚胶束等体系的剪切流变学和壁滑问题。
软胶体粒子由于本身能够发生一定程度的形变,因此在堆挤(jamming)时,粒子自身的弹性也成了影响流变学性质的重要因素。这是软球胶体跟刚性的硬球胶体体系最大的不同。虽然微凝胶、乳液和星形聚合物等不同结构的软粒子的弹性机制和大小不同,但它们的弹性为流变学造成的影响却可以用类似的方法去考虑。
作者的想法是很直观的。第一步,建立两粒间接触形变的排斥力方程;第二步是大量粒子因相互接触形变所产生的弹性力总和——它跟粒子的体积分数有关;第三步是建立粒子间的润滑——即摩擦力的简单模形;最后就是导出壁滑和bulk的剪切流变学。其中每一步用到的都是最简单的物理,但是模型模拟的结构跟各种实验体系的数据吻合得很好。
但是作者没有考虑布朗运动,之所以能成功,一方面是因为微凝胶、乳液等体系的粒子尺寸本来就很大,充其量就是所谓submicron级别,第二是在jamming的状态下,布朗运动可以近似忽略掉。其实,就算是jamming,如果粒子足够小的话,布朗运动也是不可忽略的。对于很小的东西(或者温度较高,总之布朗运动比较明显),就算体积分数已经过了jamming临界点,但是cage的形成仍然需要时间,动态捕获不是一蹴而就,宏观上就表现为aging。大的粒子就不一样。例如像未中和的Carbopol溶液,你往里加NaOH,pia的一下就搅不动了;而3 wt%以下的无盐Laponite要放好长时间才失去流动性。这篇文章不考虑布朗运动,因此也没办法考虑aging等时间依赖(time-dependent)的现象。事实上,阻碍人们统一地认识不同化学体系的胶体玻璃的最主要因素就是它们各种都具有非常特殊的时间依赖行为,说是都称为aging,但是原因完全不同的。例如泡沫体系的所谓aging完全是退行性的、不可逆的——水干了,小泡泡结合成大泡泡了;而Laponite的aging则是布朗运动受限的动态发展。这些具体性质各不相同的aging不同程度地揉杂在流变学中,使得基于简单几何和力学模型很容易失效。
现在我们讨论问题的语言都基本上被非平衡物理统治了,讨论啥都说“松弛时间”。像这篇Adv. Polym. Sci.提出的模型,可以说是简直“不松弛”,或者像文章里解释的那样——假设总是松弛到接近平衡(near equilibrium)。所以在shear rheology部分,该模型也只敢去拟合steady state的结果。事实上对于整个胶体玻璃研究而言,难的东西不是在steady state。流变学如果仅仅做个steady state flow实验就说自己研究非线性流变学也是取巧或者避重就轻的做法——尽管steady state flow确实是非线性流变学。
这就是为什么特难看懂的SGR反而更多人采用——它考虑温度。而且它确实差不多好地描述包括蠕变和LAOS在内的多种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