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头推销一种生活方式的貌似的必要性到处存在,令人窒息。本来爱干啥不爱干啥都是私人的,没必要推销;都是因为跟商人的利益沾上了才非要把一种生活方式推销给越多越好的人群。而且这些推销的说辞永远听起来都好像那件事是世上唯一靠谱的事情。例如有人要推销喝红酒,那肯定是把喝红酒这件事渲染的非常牛逼,充满着类似“其实一开始很多人会以为说……但其实……”这种句式,说完了你就好像不得不认为红酒是世界上唯一牛逼的酒。而且你觉得你不信就行了吧?他偏偏制造了一大批粉丝,狂呼着“让那些不懂得欣赏红酒艺术的土逼去死吧!土逼!土逼!”,至少在晚上十二点之后的潮洲砂锅粥夜宵大排档那里冷不防出现一个娘娘腔的食草男瓮声瓮气地说:“其实一开始很多人以为说红酒也是酒,在酒桌上干杯;但其实红酒是拿来品的,不是用来给你们这样干干干的!”。类似这种“XX不是用来给你们xx的”的句式还可以扩展到任何所谓“品牌宗教”领域例如苹果:“苹果不是用来给你在地铁上功放《爱情买卖》的!”
从researchblogging.org的角度
Research Blogging是只对某种blog人群(学术研究)的某种blog方式(评paper,或按Prof. Wang的说法——post peer-review)才有用的东西,最初的英文版可以说是应运而生,存在之前存在的前提已存在,于是就不用老为自己的继续存在找前提。原本这个网站只有英语版,后来是根据新申请用户出现的状况新增了德语、葡语等其他语言版本。中文语言版最初也是因为网站不断接到中文博客的申请,感觉可能已经有一定的用户基础,Dave才找到了我来筹备中文频道的事情。随后发生的事情就需要我深刻反省了,本来稍微一看就知道中国有个屁人写Research Blogging的内容,但一听说这个我支持的东西将要有中文版,就自以为是救世主,到处布道。期间像邸新、韩欣伟(音)、许浩洋(音)、陈朝等同学义务帮了很多忙,现在他们都成为我很庆幸结识的睿智的朋友。但是在严格执行Research Blogging本质要求的条件下,极少中文博客能符合要求顺利通过申请。这是整个中国文化使然——所有中国人的兴趣都在人本身,专业是其次的,这又怎么能期望中国人在私人时间搞专业呢?并不是把我个人的失败赖到到中国文化上,关键是我什么失败了?我的观点是该成的话我啥都不用干都能成的,若不成那就说明不该成,“中国文化”神马的都是解释。
再者,我个人也认为,要求一个博客所有文章都是评paper是反人性的。例如我的中文博客就是一个大杂烩。Research Blogging网站也不是只靠一个博客的水,而是通过大量的blogger们在偶尔写一篇paper评论的时候仍能记得不厌其烦地上researchblogging.org整那么一整而繁荣起来的。补充一件事就是researchblogging.org网站没有广告。世上一定还有很多偶然会在博客里评paper的人不鸟researchblogging.org,因此显然不能说没人用researchblogging.org就是没人做research blogging这件事。
从博客作者的角度
以上是从researchblogging.org的角度讲。从用户的角度讲,那些偶尔会在博客里评一下paper的朋友们,也许除此之外还会写更多不评某篇paper但仍与专业相关的内容。博客写给谁看?首先是自己,给不给人家看是其次。专业的内容就更加不用指望有很多人会看,还去写,基本就是同意“博客首先写给自己看”了吧,那又为什么还要多麻烦一步到researchblogging.org整个图标呢?当然,也有一些想在自己博客写专业性内容,但却难逃商业宣传嫌疑的博客,例如ScienceBlogs前段时间闹的风波就是可口可乐公司要加入该科学博客组织写食品科学方面的内容。在这两个极端的中间,必然还存在着大量的中间人士,虽非商业机构但又确实希望通过博客结识一些同行,创造一些交流的机会,同时又不太在意绝对的读者人数。
有很多“增加博客读者的10个技巧”之类的网文,其中有一些确实是真理,例如博客要长期坚持一个固定的主题,不要一会儿写失恋,一会儿又发旅行照。又例如文章篇幅不要过长或过短,要适应电脑屏幕阅读习惯。再例如要保持一个恒定的更新频率,不要突然休眠等等。但是这违反了我的“博客是首先写给自己看”这一原则。自己想写啥就写啥,最后有多少比例是专业多少比例是非专业,只能是一个随性的而不是经营之下的结果。因此我的博客就没有长期坚持一个固定的主题。我唯一听从了那些技巧文的就是整了一个超巨的RSS图标。要花心思去为别人而经营的博客,不是为名就是为利,二者双失的话这个博客是不会长久的;相反,为自己写的博客,订阅数神马的都素浮云。
从读者的角度
不知道其他专业的朋友有没有自己搜集一些同专业内容比较多的博客,我是永恒地在留意关于流变学的博客的。要说我怎么知道这些博客,绝不是因为看到在哪个大众网站推荐了。一开始是在搜索引擎搜相关内容遇到的,然后就是在已知道的专业博客中看到其他专业博客的链接。这些专业博客的网站浏览人数少得可怜,更别说评论了,但是知道这些博客的人基本上是同行,别看人数少,能形成讨论的机会比那些大众博客高得多了。而且这些博客很容易找到RSS订阅地址,尽管更新慢。我就试过很多次因为我的这个博客而跟一些流变学同行进行了交流。他们有很多是搜索流变学方面的内容,然后才看了我的博客的文章,从我博客上了解到了我的联系方式。
我的博客rss功能用了FeedBurner的服务,可以查订阅者的国家,发现还有不少国外的,可能是来自国外留学的研究生吧:
Country Views
China 757
United States 431
Unknown 98
Germany 57
Taiwan 44
South Korea 41
United Kingdom 40
Singapore 31
Japan 27
Malaysia 22
还有我的英文博客,刚写没多久,就是因为在researchblogging.org登记过,马上就引来了讨论者。
结论
我的以上这些经验都说明,坚持自己爱写啥写啥,想自己的专业内容有人留意,甚至是找到同行交流的机会,也不是不可能;至少researchblogging.org这个网站如果达到一定的繁荣的话(例如它英文版),是能给用户带来专业同行促进学术交流的。除此之外我简要总结几条经验:
- 不要把博客放到科学网。科学网是一个由专业无关读者组成的黑洞,科学网的博客基本上没有自定义的空间,表观同质性非常高,编辑不推荐的话没人会记得谁谁,而专业内容也别指望用户推荐数多到上主页了。
- 尽量强调以RSS订阅的方式关注博客。例如我唯一愿意做的就是放个巨大的RSS图标。如果你的博客只能让读者放到浏览器的收藏夹里的话,那就等于要靠读者自觉点击进入你博客来看,你的博客更新频率一慢的话,马上就会让读者失望,没有回头率。而如果读者是采用RSS订阅来关注的话,就不用老记得关注了,反正一旦有更新的话自然不会忽略掉。专业内容本来就不像娱乐新闻那样可以天天爆,就该通过RSS订阅来跟进。至于那些上网方式还停留在Web 1.0水平的读者就别去迁就了。
- 如果读者采用RSS来关注你,你就算一年不更新,甚至博客换了地址都没所谓(例如我博客地址就大换了),但是RSS地址一换你就等于从头开始。因此一定要保持RSS地址恒定。使用Feedburner可以实现这一功能。同时,很多人可能只在他们所使用的RSS阅读器上看你博客的内容,因此你的文字在你博客主页上显示得怎么漂亮,你博客用什么样的主题,基本是跟读者无关的;博客内容在RSS阅读器上显示得怎么样才有关。因此,要注意图片的原始大小(有些RSS阅读器显示的是图片的原始大小)和摆放位置。不要搞那种在RSS里只给出部分正文的勾当!
- 为了最终对你感兴趣的人最后能够找到你本人进行交流,在你的博客中一定要很容易地找到联系方式。我博客放出的所有联系方式中除了办公地址之外,其他几乎都有人用过(电邮、MSN、GTalk、手机……)。
- 如果你的博客真的只有专业方面的内容,完全没有诸如失恋啦旅行照片的非相关内容,那还不妨在电邮签名里放出,作为自己职业的一个展示方式。你经常用电邮联系的人一定有更高比例的同行。
以上是我都做了的事情,这些事情是在“随性写博”的前提下允许的事情,一方面并不需要到处推销你的博客也不需要通过定期更新、咬文嚼字、把握读者兴趣投其所好等等令我恶心的做法来提高关注度;另一方面又很好地符合了那些想要关注专业内容的读者的处境,实际上又达到了迎合读者的效果。这是作者和读者都随性的情况下仍然能做到两者形成交流的办法了。